风电行业未来有机会吗?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双碳成为全球共识奠定了风电行业未来足够广阔的成长空间,但另一方面,风电行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正在发生的大趋势又决定了,即使是行业龙头,很可能发展也不会那么快速,或者说很难满足市场的预期。
此前在国产替代化的文章里,leo剖析了国内风电龙头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却很低的原因,虽然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出海的力度,但距离贡献业绩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大趋势——风机大型化,对于风电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也是做风电行业投资必须关注的。
风机大型化,现在看来其实有点类似集采对于医药行业的影响,虽然有以价换量的逻辑,看似不一定是好事情,但实际上,由于价格下降幅度太大,即使量增加了,最终价值也不一定增加,结果反而是,除了对某些细分行业或者某些公司是利好,对于绝大多数环节和企业都是利空,会造成行业普遍的价值通缩。
去年尤其明显,风机大型化加上行业内卷严重的情况下,风机招标价格一降再降,再叠加装机进度不及预期,几个风机龙头业绩都无比难看,也许后面装机进度恢复正常后会好一些,但在大型化持续以及行业竞争格局未能最终确定的情况下,很难说价格战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如果不算可能带来的增量市场空间,几乎可以说,风机大型化对于整个风电行业而言,都是价值通缩的,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选择风电大型化和海上风电这两个大趋势下,确定是价值通胀而非价值通缩的环节,至少也是价值基本保持稳定的,目前看来,除了海缆完全受益于海风的大力发展外,综合而言,塔筒应该是风机大型化和海风两大趋势里价值量受损最小的环节,甚至没有之一!
塔筒作为风机的支撑和最大的部件,占整个风机成本的20%左右,在陆上、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成本中的占比分别为约 12%、8%,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虽然严格来说,风机大型化会导致单瓦装机对应的塔筒根数减少,好在单根重量将明显提升,再加上海上风电的塔筒虽然单位用量较为稳定,维持在约 7 万吨/GW的水平,但海上塔筒固定在海水中,相较陆上塔筒需要新增桩基或导管架,总的价值量是增长的,市场空间可以随着行业的发展持续增长,这也就保证了行业里龙头企业长期的发展空间。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塔筒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之下,属于价值通胀至少不会明显价值通缩的环节,但塔筒制造技术门槛比较低,并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几乎就是一个来料加工的产品,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80%,其中钢材又占了近60%,这也是行业竞争格局依然比较分散的原因,目前国内塔筒行业CR4连30%都不到,风机整机厂商CR3都超过60%了。由于塔筒体积大又非常重,具有比较强的运输半径。
这就决定了塔筒行业的竞争,关键主要看产能的大小、产能的布局以及出口的比例。产能越大,越具备规模优势,原材料成本也更具备优势;产能布局方面,越靠近风力资源丰富的区域越具备优势,不仅销量更大,运费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