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VC退潮,芯片何时能赶超?

1年前浏览5635

证券时报的消息,半导体营收全球10强中,终于有了大陆IC公司的身影,这就是韦尔股份。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IC设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规模达到394.3亿美元,年增44%,其中,高通、英伟达、博通营收规模蝉联前三名,A股芯片设计龙头韦尔股份(603501)为首次挺入榜单,位列全球第九位。

海思离开之后,IC设计公司前十名榜单再无大陆公司身影。韦尔股份这次挤进前10,值得高兴。

不过,也应当看到,差距仍然巨大。前十名中,韦尔股份的总营收和前几名相比,仍然存在数量级的差别。这也就算了,增长速度快,也还能看到追赶的希望,不幸的是,韦尔股份是榜单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公司。

反观前四名,却全是美国公司。

这是第一季度的营收排名。那么下一个季度韦尔是否还能在前十之内呢?

现在,中国大陆IC公司正是需要再接再厉,奋力追赶之时,PE、VC们却开始选择观望。

有投资人表示,不再投资40亿元人民币以上估值的芯片企业。这并不能怪投资人。在芯片行业热闹的表象下,是低水平的重复和内卷。

中低端芯片恶性竞争,高端芯片却是外国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初创公司能做出干翻英伟达吧,尽管我们有大量的GPU,CPU公司,目标都是干翻英伟达,英特尔,AMD。更有公司宣称,自己的产品已经超过了英伟达。

我们也有大量的蓝牙耳机芯片公司,显示芯片公司。手机芯片公司也有好几家。

无一例外,全部是中低端。先走低端,低端中积累经验和利润后,向高端进军,这是我们从产业链不断向上爬的经验和成功路径。不过,这样做代价是高昂的。再加上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芯片产能供需拐点即将到来,在此情形之下,低端市场将会更为惨烈。持有谨慎的投资态度无可厚非。

低端市场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最后带来的是利润的下降,可能再没有力量投入进行更高端产品的研发。在芯片行业,低利润,几乎很难翻身。

国内有一些公司,芯片的销量很大,但是却一直在低端徘徊。究其原因在于其利润率太低,导致没有利润研发高端的产品。相反,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低端市场赚取多一点点微薄的利润,拼命地降低成本。提高芯片利用率已经不足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那就砍规格。

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产品越来越低端,质量越来越差。这就是低端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

华为的海思为何能成功,而小米的澎湃为什么失败?最开始雷军的定位就错了。芯片要想发展,保持一定的毛利非常重要。想将芯片做成沙子价格,方向错了。

很多人抱怨华为手机价格高,华为的解释是为了给友商保留一定的利润空间。实际上,也是让自己有足够的利润进行更高端产品的研发。高端手机芯片中,才有了麒麟。

低端产品的重复建设以及恶性竞争,不仅仅是浪费资源这么简单,还会让国外公司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同时损害自身的产业链建设。

一个营收100亿的芯片公司,原本可以投入大量资金,研发高端芯片,但是由于市场上可以拿到大笔投资,很多团队选择离开创业。

这些创业的团队由于力量分散,只能研发相对简单低端的产品。并非这些创业者水平差,而是他们能得到的资源,和原来相比少得多。另外投资人也不会愿意等上一两年才能看到一个demo。因此,通常会选择只能先走低端,先做出产品再说。

于是乎,十几个低端芯片公司出现了。然后他们之间为了获得市场,只能降低价格。

而原来的公司由于人才流失,高端芯片研发举步维艰。

这个一个故事中,谁会得利?

  • EDA公司

100亿营收规模的公司,和EDA公司谈起来有议价能力。如果分散为10家10亿规模的公司,只能给EDA公司交更多的钱。

而世界三大EDA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都是美国公司。这里面可能有些异议,三家中最弱的Mentor被西门子收购,可以算作是欧洲公司,但是包含美国技术无疑,关键时刻也无法避开美国的政策。

也就是说,我们给欧美公司交了更多的钱。

国产EDA公司也将利益受损。100亿规模的公司,还有余力和意愿扶持国产EDA公司。分散为10家10亿规模的公司,只会选择成熟欧美EDA公司的产品。他们没有精力去尝试尚不成熟的国产EDA软件。

  • IP公司

以GPU为例,市面上做GPU的初创公司,敢说是完全自研的只有一家。更多的公司采用的是成熟的IP,自己来进行集成。而能提供GPU IP的成熟产品的都是欧美公司。

CPU公司,x86架构,arm架构全部要外国公司授权。做这些产品的国内公司越多,这些外国公司赚得越多。而同类的国内公司越多,产品面临的竞争也就越大,利润空间也就越小。

  • 晶圆厂

大客户往往可以拿到更多的折扣,而小公司不仅仅没有折扣还要排队。国内晶圆厂产能仍然不足,市场上90%的产能仍然在非大陆公司手中。因此,仍然是大陆以外的公司赚得更多。

反映到股票市场,台积电早已经超过腾讯阿里,成为了亚洲第一。


电影中培养杀手,会找到很多有潜力的年轻人,然后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那个说明更有潜力,才会重点培养成为杀手。

现实中,如果真有人脑子不正常这样做,先不说违不违法,单说这最后活下来的这位最有潜力成为顶尖杀手的人,非常有可能已经缺胳膊断腿,或者失明等等,已经没有了成为杀手的可能。

当年日本半导体崛起,靠的是政府牵头,联合当时日本多家最强电子企业,打破企业壁垒,协作推进,通力研发新技术。最终产品在性能以及成本上都赶超美国同行。

韩国半导体崛起,和其财阀体制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财阀体制饱受诟病,但是在半导体发展上,这种体制却有其优势。三星,sk海力士这样的巨头才可能拥有足够的资源,包括政府资源在半导体技术上投入巨资。

台湾则是将张忠谋请回来创业,承诺“给人,给钱,给政策”。

纵观日本,韩国,台湾的半导体发展之路,靠的不是低端充分竞争,而是集中资源,重点培养。

那么美国为什么靠自由竞争就能发展出顶尖半导体,而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却要靠资源集中才行?

因为美国是领先者,发展水平遥遥领先。领先者并不知道发展的方向哪个是正确的。只能通过充分竞争,选出正确的方向,这是试错。华为说在通信领域进入了无人区,其实就是这个局面。

而日韩台属于追赶者,方向已经很清楚了,那就全力向那个方向冲击。这样就可以以更小的代价,赶上领先者。这是后发优势。

在半导体制造上,美国目前也落后了。因此你会发现,他放弃了自由竞争的路线,而是花数百亿扶持美国公司的制造,以及吸引领先的台积电,三星去美国建厂。资金使用非常有针对性。

当然,我们是没有办法照搬日韩台半导体崛起之路。他们崛起时没有美国的围追堵截。目前,他们的半导体虽然领先,但是如果美国有针对性地进行制裁,也将会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不过,他们的这种方式,仍然值得借鉴。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其实本来就是我们的强项。

集中力量扶持几个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比如,如果扶持出一个能和高通竞争的企业,那么小米,荣耀,oppo,vivo的底气也会更足。现实却是,展锐还没发展起来,又来了个ASR,最近又有oppo开始自研芯片。不但不能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反而要不断争抢人才,互相之间视为水火。大量资金投进去了,却无法提升整体实力。

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长江存储,虽然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也让欧美存储芯片公司不敢乱抬价。有利下游产业链的稳定。这是大量资金投入的结果。

IC人才紧缺,尤其是高端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该合理利用资源,而不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重复的低水平劳动上。

最近,旷视科技的首席科学家孙剑之死。工作疲劳在这件事上究竟起到是不是关键的原因,我不敢妄加猜测,不过我还是希望在半导体追赶领先水平过程中,尽量减少这样的代价。


来源:白话IC
疲劳半导体电子消费电子芯片通信Cadenc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9-14
最近编辑:1年前
白山头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2粉丝 3文章 181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