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项目上马,确实有些忙,因此最近都未更新,今天和大家再好好谈谈路基路面的入手项——低填浅挖和耕地填前,我至今仍认为,大部分路基的设计同仁,刚入职时未考虑每一个表为什么这么弄,为什么土工格栅的锚钉是φ10,为什么不是φ8,这类问题其实是非常有必要思考的,结合规范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大部分人还是用老一辈的通用图表,他们做成啥就是啥,不管对错,所以我认为现在80%的人都不是真正理解低填浅挖到底怎么做。
路基路面和地质关系巨大,任何一个表都能看到和地质相关的影子,但有的设计院低填表只有一个路床80cm的换填量,清表量都见不到,属实意外,所以今天我们再谈下低填浅挖与耕地填前夯实,顺便把我个人对每个表的理解方式和大家分享下。
每一个表叫这个名字都有其真实意义,那么首先我们要对表名剖析分解,耕地/填前/夯实,分为三部分,耕地代表此表的核心对象—原地基为耕地、农田、草地,填前代表核心方案——一般填方段在填筑前要进行的处治方案,夯实是代表规范中要求不同等级路原地基处理后的压实度要求。那么表格就要围绕这三部分进行制表。那什么属于一般填方段呢?我们了解下什么叫低填浅挖,根据路基规范条文说明,路基工作区是路面结构层下路床范围,路床根据交通量计算结果选择合适和厚度,所以当路堤填筑厚度小于路面结构+路床厚度时,此范围属于低填段落,对应的负区间为浅挖段落,大于低填高度的段落属于一般填方段。路面结构(后面用h1表示)+路床厚度(后面用h2表示)。
低填段落分段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清表,清表厚度根据当地植物生长情况选取,一般可选择30cm,以此为例,第一个分段的核心就是清表厚度决定,当我们填高接近于0cm的时候,也就是处于清表区间的时候,即h1+h2-0.3<H<=h1+h2,这部分清表后有(0.3+H-h1-h2)cm处于路床底以下,那么这部分需要进行回填。
第二个分段的核心就是路床厚度决定,当我们填高处于一个区间时,清表后挖至路床底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路床厚度,即h1-0.3<H<=h1+h2-0.3,这部分范围路床土层视地质情况选择换填或翻挖碾压。
第三个段落即0<H<=h1-0.3,清表后开挖至路床底即可。
浅挖段落只有一个即-h1-h2<H<=0。
除此之外,路床范围虽然得到了处治,但是低填浅挖段原路基是特殊土和一般土仍要判别,以海南地区为例,一般粘性土可不做额外处治,特殊土如膨胀土路床如果换填了渗水性材料,路床底需设置防渗层,特殊土浅挖段路床底通铺防渗土工布,边沟底设置渗沟连接路床渗水性材料,保证路基工作区的稳定,低填段路床两侧范围延伸至护坡道通过泄水孔连接排水沟,路床底通铺防渗土工布。
同时,浅挖段和挖方段处治方案应该是相同的,特殊土段落挖方边坡坡率也要单独考虑,因此低填浅挖表必须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根据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坡率。
因此最终低填浅挖表的表头应包含以下内容:
而耕地填前夯实由于仅计入一般填方段的清表回填量,因此只需要注意特殊土填方利用段(高液限土利用段,底部设置碎石垫层保证斜坡底路基稳定,下部应为防渗层)可铺防渗土工布或清表后回填水泥改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