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现阶段自主仿真软件突破的核心在产品经理

1年前浏览4550


时间有限,只来得及写一篇短小的随笔。

和之前一样,我的结论不重要,重点看逻辑。


作者 | 毕小喵

为什么要做自主仿真


最近几年,仿真软件的自主化重新成为热点。吸引了各路资本的关注。自主仿真行业的创业公司也纷纷崭露头角,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竞争逐步加剧。


首先来回答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仿真软件 这个具体的行业,为什么要实现自主化?


答案有两个层面。一低一高、一表一里、一工业一学术。


较低层面的答案是:为了让中国广大制造业企业,用上中国自己人编写的仿真软件。1)不被国外卡脖子;2)让制造业信息化升级的投资和经费回流国内。


较高层面的答案是:为了让中国广大学术界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成果,以及高端制造业解决复杂问题时总结出的知识,能够积累、沉淀在中国自己的工业软件平台上。


仿真软件的竞争力


你是一名工业界的用户,你要选择一款仿真软件。你在选择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哪些因素?哪些因素会决定你最终的决策?


首先是技术。工业用户考虑的第一问题当然是:这款仿真软件的求解器能不能算,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求解器是否满足基本的技术需求,肯定是第一顺位。我生产的东西你不能仿真,那你宣传的再花里胡哨也没用。


但是,绝大多数工业界仿真软件的用户,高频使用的仿真软件功能,都是比较基础的。结构应力分析、热传导分析、CFD风阻分析等等。一般认为,市面上主流的仿真软件都能满足工业界用户的基本需求。


当然,真实世界的物理现象如此复杂,即使是一家小公司生产的很小的产品,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强如国际大厂的仿真软件也难以解决的物理问题。但我们先不讨论它们,我们只关注那些已经在用仿真软件的公司里,工程师们高频率使用的基础计算功能。


其次 就是用户体验。当两款仿真软件 其求解器都能满足我的基本仿真需求时,我就要关心哪一款软件用的更顺手了。这款软件好不好上手,对初学者是否足够友好?这款软件的操作效率够不够高,能不能自动实现我常用的一些功能?


广义的用户体验,其实还可以包括价格、服务、求解器的计算效率、前后处理器是否有bug,以及界面操作起来是否流畅、操作起来是否足够高效……等等。


到此为止。


当我们接受“市面上大多数仿真软件的求解器 都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这一前提假设时,综合的用户体验就成了选择仿真软件最重要的标准。毕竟,如果用户需要的只是100分的求解器,那即使ANSYS求解器总功能有700分,Abaqus求解器的总功能1000分,对用户来说那都是画饼,没有用的。


这时,软件界面美观、好用,有汉化、学习资源丰富……这些就成了一款仿真软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ANSYS Mechanical就是比Abaqus/CAE界面好用,Comsol的多场耦合就是比LS-Dyna直观易学。


例如,很多用户在用HyperMesh画网格,用Abaqus、LS-Dyna求解,但明明Altair自己家就有OptiStruct和Radioss求解器,而且其实大部分仿真任务这俩求解器确实都能算,算的也都还挺准。为什么用户不换呢?因为他们之前已经学过、习惯了前者的求解器,后者的网格划分界面。



自主仿真软件的成长路径


现在,目光回到自主仿真软件,和开头提到的两个目标上来。


这两个目标,第一个是让工业界广泛用起来;第二个是让学术界把成果积累在它身上。两个目标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


如果工业界没有广泛使用、学生们没有广泛学习这款软件,那你想让学术界把新理论、新算法写在你的仿真软件平台上就会很难。你就要像最早的支付宝挨家挨户推广二维码一样,去找教授合作,给钱给人给资源。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支付宝、微 信的收款二维码 不是由这两家的销售人员费力去挨家挨户地推,而逐渐变为每个商家自愿把收款码贴在醒目位置的呢?


或者落地到仿真软件这个行业,再具体一点,为什么现在学术界的很多论文、算法,基于Abaqus做二次开发、写子程序,或是基于ANSYS、Comsol这样的软件开发仿真模型,发表论文,不是达索等公司求着教授们,而是各家课题组花钱买正版软件或者偷偷用盗版,也愿意主动把自己的成果实现在他们的软件上呢?


答案太简单了,显而易见——因为它们在工业界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用户,在许多行业里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当它们的占有率突破了一个临界值,拥有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时,这就是市场领导者能享受到的红利。


另一方面,一款自主仿真软件,在开发初期,其求解器的功能肯定是比较弱的。实现各种功能、算法都需要时间,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先实现的肯定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算法。所以安世亚太才提出 “自主仿真软件首先要满足刚需”。


所以从成长路径上看,像仿真软件这样不存在可以超车的弯道,全是大直道的行业,想要追赶国际巨头,一定是先从基础功能入手,先从工业界入手。先实现基础功能,做出100分刚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让工业界用户大规模的用起来。然后再逐渐向高端进军,从100分走向500分、1000分。



为什么是产品经理?


假设用户的需求是100分。你拿着一个100分的求解器,想要和别家800分,1000分的求解器去抢用户,你要靠什么胜出?只靠“自主可控”一个理由就够了吗?


对不起,几年之前或许可行,但现在和几年后的未来,只靠自主可控这一个标签似乎已经有点不够了。因为打着这个标签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了。


只靠自主可控一个理由不够,那接下来就有两条路径了。


是努力埋头打磨求解器技术,把求解器从100分做到150分、200分,甚至在某些非常细分的局部领域植入很先进的算法追平国际大厂?


还是优先做出一个体验更优的前后处理器,在满足用户100分需求的情况下,让用户的综合体验更好,甚至比一些国际大厂的仿真软件用着更顺手呢?


根据我前面的逻辑,我认为应该先做后一件事。


在求解器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以后,把综合的用户体验做好,做到一流,再加上“自主可控”的标签,才能让用户长期、稳定的选择你。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商业上能实现自主造血和正反馈以后,再去提升求解器的技术,才会顺理成章。

 

想做到这件事,其实不比研发求解器技术简单。或者说,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在同一个方向上。求解器的改进需要懂力学、热学等物理算法的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而用户体验的改进,需要一流的产品经理






下面是闲聊和尾声。


最近实在是很忙,大概有一个多月没有写原创公 众号文章了,一直在转发各种培训和广告,实在抱歉。月初还想继续写 跟着Comsol学习电磁学 系列,甚至案例和书籍都看完了,但硬是没能抽出时间和精力把它完成。


今天这篇,只是走在路上的灵光乍现。我怕今天之后这些灵感就失去了光泽,再也没办法落实在笔端。所以挤出短短半小时时间迅速写一篇随笔,与各位老师、同仁讨论。没办法写的更长、更有条理,实在抱歉。


我的很多观点、假设,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可能都值得商榷。但没关系。你是否认可我的结论都无所谓,只希望我的推导过程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至于产品经理应该怎样塑造一款仿真软件,仿真软件的前后处理要怎么设计才能更好用,这就是另一个更大的问题了。容后再议。

来源:工业软件产品分析
MechanicalOptiStructHyperMeshAbaqusComsol二次开发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9-06
最近编辑:1年前
石寒ColdStone
让制造业从业者过上舒适的生活
获赞 14粉丝 1文章 37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