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创新与问题定义

10月前浏览2183

我讲创新时,经常提到“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和地利是外部的条件,天时地利合适了,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人和是人自身的因素。什么样的人善于(技术)创新呢?常见的表现是:这种人往往思路活络。而思路活络又是怎么回事呢?往往可以归结为善于定义问题(或者说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就可以把困难的问题变成相对简单的问题。  

创新往往遇到两种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过去,在技术跟随和模仿阶段,我们评价一个技术人员的水平时,往往看重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创新阶段,定义问题的能力往往更加重要。事实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问题的边界(条件或约束)固定的前提下思考;而定义问题的能力,则体现在对问题边界的突破。  

在《水平思维》这本书中提到几个故事,就属于典型的定义问题。  

有个五岁的小朋友叫汤姆。别人总是给他两个硬币,允许他选一个拿走。其中大的硬币价值一元;小的硬币价值两元。小朋友总是会挑大的硬币。有一天,有个成年人实在忍不住了:孩子,你应该拿那个小的硬币啊! 汤姆却说:如果我拿了那个小的硬币,别人就不会和我玩这个游戏了!在这个故事中,汤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义:他想获得的是更多的长期收益,而不是单次游戏中的收益。  

一辆汽车开进了一个隧道时,恰巧对面来了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隧道很窄,汽车要通过羊群时,必须让羊站成一排。但羊群乱哄哄的,不听使唤。怎么办呢? 解决的办法是让汽车靠边停下来,把羊群迎面赶过去。这里也是对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义:从汽车穿过羊群转化为羊群穿过汽车。  

在这两个例子里,人面对的都是一个“子目标”、“阶段性目标”。而子目标背后,往往有更根本、更长远的目标。比如,“子目标”是拿一个硬币,而更根本的目标或长远目标是拿到更多的钱;子目标是穿过羊群,而更根本的目标是穿过隧道。  

我谈创新时,经常提到“养花不生烂叶子”的梗,也是改变问题、改变目标。这个梗说的是:老板要求员工养花不生烂叶子。于是,聪明的员工每天提前十分钟到老板的办公室,看到有烂叶子就剪掉。这样,老板就看不到烂叶子了。我强调这个故事,针对的是创新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客观条件不支持用户的主观需求。必须重新定义用户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  

改变“子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子目标”经常默认了某些特定的“手段”。而实现终极目标则不一定需要这个特定的手段。  

我曾经在《知行》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人们提出目标时,往往与其能够动用的手段有关。手段有局限性,目标也就有了局限性。我们设想在古代,有个人骑着马往前跑。他心想:如果能生出一双翅膀该有多好啊! 事实上,他提出“肋生双翅”的目标,可能只是为了跑的更快一点。由于当时没有机械的交通工具,他只能想到“肋生双翅”的办法。如果他出生在100年前,他就知道汽车跑得快,他的目标可能是打一辆出租车。再进一步,如果他快点跑的目的只是为了传递一个信息。现在人就更容易做了:用手机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所以,善于创新的人,要多了解一些做事的手段。其中,在现代工业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持续改进”。而这正是数字化技术重要的切入点。当然,很多人知道持续改进的价值,但绝大多数人理解得不深。  

在现实中,重新定义问题是很不容易的。关键问题是能够从本质上理解用户的需求、理解用户的条件和能够采取的手段,才能把问题定义好。  

最近听到一种说法:理解一个事物,在直觉、经验上认识,不是真正的认识;在逻辑和数学上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这是个非常有见地的说法。事实上,当代物理学,就是要靠数学和逻辑来理解的,很难用直觉来理解。

现在想来,我些年的思考,其实就是要在逻辑上认识创新。能从逻辑上认识创新,才能发现真实的创新;才能知道哪些直觉的观点是正确的、哪些正确观点是反直觉的。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汽车游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8-28
最近编辑:10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89粉丝 10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