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连接器选型需求的,这次就再深入一些,集中一点,聊聊连接器的电镀与微动腐蚀。
连接器大家都接触过,BMS单板上的连接器基本类似下图这种(图片来源于JST官网)。
按照实际的安装方式,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片来源于住友官网)。
这些连接器可以分为线端和板端两个部分(也叫公端和母端),其中板端连接器内部集成金属PIN针;线端连接器需要外部插入金属接线端子后,再与板端连接器对插,实现电气连接;实际的接触点就是PIN针与金属接线端子相接触(图片来源于网络,图中实际为线对线的接线端子,只是用做示意);PIN针的另外一头用于与PCB的固定。
PIN针或金属接线端子,其本体材料一般为铜合金,例如铜锌合金:导电性好,延展性佳,可塑性高;其他还有磷青铜、铁、不锈钢等。本体材料的选取主要考虑弹性、导电性、耐疲劳性、抗腐蚀性等等因素。
电镀:
实际上,一种金属往往不能满足连接器的所有机械性能、电性能要求,所以在端子的本体上会再进行电镀上另外一层金属薄膜。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附着上其他金属材料薄层的过程,可以防止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抗腐蚀、可焊性等作用。
连接器端子、插针常用的金属镀层分为贵金属镀层和非贵金属镀层。
贵金属镀层例如金、钯,它们在空气中不容易被氧化;非贵金属镀层例如锡、银、镍等,它们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下图为表面镀金的端子示意图(来源于https://zhuanlan.zhihu.com/p/30266978):端子除了本体铜合金外,上面又镀了镍,而镍上又镀了金;实际上,镍通常作为贵金属电镀的打底材料,由于镍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为贵金属镀层下面提供了一层坚硬的支撑层,并保护端子基材与贵金属层的迁移等。
镀金是非常理想的设计方案,但由于成本问题,BMS上面连接器很少选用,而用的更多的是镀锡的连接器(如下图),它们外观呈银白色,可焊性和导电性好、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
微动腐蚀:
微动腐蚀是镀锡连接器的一种很典型的失效模式,前面提到过,锡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而且氧化层还不导电,然而却不影响正常使用,好神奇。
这是因为氧化层很脆,很容易被破坏;当线端连接器插入板端时,由于端子间的摩擦力,很容易把接触面上的氧化层破坏掉,漏出了锡层,进而可以正常导电。
然而,不幸的是,当完成互插后,由于振动或温度导致的热胀冷缩,端子的接触面会发生微动的位移,锡接触到了空气,造成了接触点的锡二次氧化,而这个氧化层是不容易被破坏掉的,这就会造成接触面阻抗变大,造成连接不良,这个就叫做微动腐蚀;下面的动图是其详细的形成过程(来源于https://www.te.com.cn/chn-zh/videos/industrial/the-micro-match-contact-system.html)。
总结:
这回是第一次认真了解并总结连接器的工艺知识,感觉写的很粗浅,一些拿不准的地方还是没敢提(例如镀锡的连接器是否需要镍打底),希望我自己继续保持努力;最近要忙着调试单板,我会尽量保证更新的质量与稳定;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来源:新能源B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