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仿真案例解析1__折弯件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3年前浏览4640

前言

我一直认为,学习仿真要过三关。第一关:基础理论关,就是大学里面的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之类的,一定要有所了解,这些是根。第二关:有限元理论及软件操作关。这些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跟着教程,跟着案例多做几个,基本也就能掌握了。第三关:独立实操关。对于实际的工程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例题可以用来对照,此时就需要仿真工程师综合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问题简化,有时候这反而是最难的。作者结合一些经验,整理了一些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路。

01 案例描述

在某地铁车辆实际生产中,发现一种铝合金厚板折弯件在加工时批量出现裂纹,而其所有参数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因此需要查找裂纹产生的原因。

加工过程

微信图片_20200709163849.jpg

金属板

微信图片_20200709163852.png

裂纹位置

微信图片_20200709163855.png

02 问题分析

1.这是一个典型的冲压折弯过程,因此可以采用准静态分析,所以选用abaqus的explicit求解器进行计算

2.由于板厚相对较厚,采用实体建模。对于模具,我们可以采用实体(下左),也可以采用离散刚体(下右)。自然,我们要选择简单的。

微信图片_20200709164327.png     微信图片_20200709164330.png

 3.材料本构,由于条件有限,选取常用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03 结果判断

对于分析过程不再多说,因为过程并不复杂,难的是对结果进行如何判断。我们已经知道裂纹的位置,所以先要有个预期结论,我们从上��大致判断是由于剪切强度不够造成的(这里需要经验去判断了,没有现成的公式)。因此��们就需要着重看一看S13应力(其实这里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abaqus自带一个第三材料准则,当时做这个案例的时候没有用,请各位专家指正下这么做是不是合适)

微信图片_20200709164605.png

由图可以看出:

(1)S13应力同时存在比较大的正值和负值,这表示在压弯的过程中板件斜边同时存在方向相反的最大最小应力,此应力将会产生一个剪切作用,此区域与实际产生裂纹的区域吻合;

(2)云图中显示的应力区域仅存在于局部,即使产生裂纹,裂纹深度也不会太深,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3)在折弯过程中的最大剪应力为144.9MPa,小于许用剪应力(180MPa)。因此,该材质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在理论上不应造成裂纹。

04  进一步分析

上面我们虽然得到了一些结论,但是和我们的预期比较大,这里面一定是我们忽略了什么信息。再次仔细的研究整个过程,问题出在材料本构上了。我们基于理论的材料本构,但是实际中的材料不可能和理论材料一样。经过调研,发现实际中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高于标准,这在实际质检中是合格的,所以他们从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因此我们需要做个对比分析。

微信图片_20200709164754.png

因此,取290MPa的屈服强度重新进行仿真计算,同时再增加1组材料为2014-T6的铝合金板件进行对 比(表3)。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增加,材料本身的最大剪应力随之增加。实际应用板材对应的剪应力为159.1 MPa,更接近材料的许用剪应力,因此材料的安全裕量明显降低,加上材料使用季节为冬季,受热胀冷缩等因素影响,材料的屈服强度等会进一步上升,极易产生裂纹。

05 最终结论

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折弯件产生裂纹的原因主要有:

(1)材料的结构不对称,造成其局部剪应力过大;

(2)只对材料的最低屈服强度��出了要求,没有上限值要求,造成其屈服强度过大;

(3)不同季节对材料的性能造成了影响。针��以上原因,在金属折弯件结构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加强对其原料的控制,即把原料的屈服强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增加对加工环节温度的要求,以缓解低温对金属折弯件的影响程度。

06 未完待续

上述案例抛砖引玉,结合案例提供了一个思路,正如文中所说,部分的判断原则其实是值得商榷的,但是确实已经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所以无论从解决问题和讨论问题哪种角度来看,都还是一个不错的案例。也希望大家能够发表下意见。在下方写留言。更多工程案例,请关注“幻想飞翔CAE”

Abaqus结构基础通用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07-09
最近编辑:3年前
幻想飞翔
硕士 | 高级工艺仿真... 每次归零重启,都是下次辉煌开始
获赞 314粉丝 3346文章 55课程 1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