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专场 | 结构设计的“道法”与FEA“正道”
导读:仿真知识周是仿真秀平台致力于打造的专题活动,它是仿真人自己的节日。我们将邀请不同行业资深的仿真工程师,分享他们在工程实践的“用的精髓”。致力于提高仿真人(理工科学生和工程师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促进仿真秀平台讲师技术交流和进步。
2020仿真知识周,将由仿真秀平台与并行科技共同打造。7月6日有限元分析正式起航,第一场将由仿真优质内容创作者李晓飞博士主讲《结构设计过程和FEA》;第二场将由仿真秀优秀讲师,有限元培训学员超过3000+名尚晓江博士主讲《力学与有限元分析的思维》;第三场将由仿真秀优秀讲师,有限元培训学员超过5000名张老师主讲《面向工程应用的有限先元案例解析》请点击此处报名。以下是正文:
时光如流水匆匆过,不知不觉间,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已近20年,职业生涯过半,打油诗一首小结:
十五年始窥此行。
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几乎毫无工程经验,第一感觉“四顾茫茫;得前辈同行指导帮助,照猫画虎,成功完成几个任务,于是一年后“雄心万丈”,感觉“不过如此”;做了四五年,开始独立工作,看问题的视角发生变化,内心里“疑窦迭起”;七八年之后,参与工程项目的管理,责任与压力陡增,惶恐不安,每天“如履薄冰”;十年之后,看着担纲的项目成功交付,安全运行,乃松一口气,有“拨云见日”之感;十五年后,人到中年,经多个项目的历练,心态渐平,回首总结,方感“始窥此行”。
一、结构设计的“道法”
结构的基本功能是承载,所以结构设计的出发点是载荷,基本任务是在载荷与承载端之间建立传递路径,底线是安全,上限是成本。设计任何类型的结构,都是在这几个因素的控制范围内寻找平衡与妥协。
道法自然,工程实践来源于感性的认知和直觉。中国古建筑中的“悬梁斗拱”,抽象成力学模型,就是悬臂结构下的肘板;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断,那是因为梁的弯曲刚度与高度成3次方正比关系;赵-州-桥的造型,利用��拱形结构的特点,将垂向载荷转换为对地基的压力和水平推力。古人并无现代力学数学的知识,这些精妙的案例,多是在取自于自然的灵感基础上,结合实践,总结形成的精华。
经验的传承受人的因素制约,难以大规模传播,且有失传的风险。随着近代数学力学体系的发展,对结构系统进行了解释和阐述,1750年创立的欧拉-伯努利梁方程,到今天依然是结构工程中最重要的抽象结构力学模型。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用现代科学语言,建立了统一的结构力学理论体系,发展了各类工程实践的规范。理论体系揭示了结构工程的规律,用符号语言解释前人的经验累积,将知识系统化,使得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成为了可能。

然后我们看到了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1931年的帝国大厦,1937年的金门大桥。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一帆风顺,1940年塔科马大桥在风振中垮塌,惨烈的损失之外,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卡门涡街和颤振登上了科学史的舞台。对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工程事故是天使与魔鬼的合体,魔鬼的风暴后,留下天使的信号,指引科学家和工程师去探究深层次未知的缘由。
自Timoshenko集大成后,结构工程的理论基石再无革命性的变化,复杂结构的工程计算成为了新的瓶颈,于是1956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应运而生。虽然是一种工程近似方法,但理论分析证明其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具备足够的精度 – 这就够了,追求精确是科学家的事,工程师需要的是控制误差。理论体系提供了基础衡准,误差的判断和控制来自于工程实践累积:
FEM诞生于计算机之后,其属性与计算机堪称天作之合,奈何受限于硬件,迟至近半个世纪后,方才在工程界得到大规���广泛应用。一旦上了高速,根本停不下来,时至今日,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软件几乎成了结构设计的标配,许多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操作各类FEA软件。快速、可视化、重复修改特性……FEA给结构工程设计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埋下了不被注意的暗礁。最常见也最危险的观点是:FEA=结构设计,在年轻的结构工程师中尤其普遍。这个原因很好理解。结构的设计需要靠分析校验,分析离不开计算,而计算本身是比较辛苦枯燥的工作。计算机上的FEA工具把分析计算的工作都承包了,操作越来越便捷智能,工程师乐见其成,久而久之,于是把FEA计算分析当成了结构工程设计的主业。
这真的是“跑的太快,忘了自己的目的和方向”。回顾一下结构工程的发展历史,马上就能明白这个观点的谬误,因为有那么多的结构出现在FEA诞生之前。FEA仅仅是一项计算工具而已,本质上和结构工程师手里的纸和笔没有区别。先有结构设计的框架,然后辅以分析验证;验证结果提交反馈,参照结果进行设计修正;更新设计分析验证,再提交反馈。如此交替迭代,直至最终定稿。FEA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大大缩减了分析验证的时间和工作量,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清楚了FEA的定位,自然就明白了FEA应用的3个要点:
不要忘了FEA中的“F”(Finite),除了指单元的数量,引申的含义是结果的精度也是有限的。FEA的结果与太多非结构工程本身的因素相关:网格大小,单元形式,求解算法,后处理,等等。如何获取结果,这是第一个问题;拿到一个结果,“信,还是不信”,这是第二个问题;怎么用,这是第三个问题。这3个问题FEA本身无法提供答案,完全取决于工程师,所以FEA绝对不是“一算了之”。
不同于科学研究的英雄出少年,工程实践没有捷径可走,结构工程师亦如此,坚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良好的实践环境是条件,自身的努力和悟性是助力。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同样重要。工程实践是一步步叠加的过程,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丰富的经验累积。贝叶斯定理已经证明,先验知识累积越多,推断正确的可靠性越高。回到结构工程设计本身,这是一个逐步迭代收敛的过程,确保结果的收敛,既要明确误差的大小,也要清楚影响误差的参数,弄清楚这些注定需要时间。结构工程师的成长,刚工作不久的豪情万丈,是因为只接触了部分环节,以局部为整体;几年历练后的战战兢兢,是看到了全貌后的敬畏之心,知不知而谨慎;多年沉淀后的从容应对,是浴火锤炼后的总结沉淀,晓风险明进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为正道。受仿真秀平台邀请,作为2020仿真知识周7月6日第一场直播嘉宾,笔者将在微信多群直播(预计有3000+人收听),围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有限元分析进行讲解,希望能引发结构设计和仿真工程师们的共鸣,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在仿真秀平台的专栏。
点击下方图片可以回看。

2020仿真知识周精品好课推荐

作者:李晓飞 仿真秀专栏作者
声明:原创文章,首发仿真秀,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欢迎分享,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获赞 10741粉丝 22233文章 3789课程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