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吧!做技术是先广后深?还是先深后广?
最近,有个小伙伴一会问问这个知识点,一会又问问那个知识点,看起来很好学。他本人也说:想先全面了解一下,等全部了解完了,再深入理解。
心血来潮,今天就来聊一聊:做技术是先广后深还是先深后广?
进入职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遇到点问题,有些人能跟你讲的头头是道,从封装工艺到晶体管沟道,从上电时序到电源分配网络,从串扰到损耗,整个系统性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你会由衷地觉得,这个人懂得真多,大神也!
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遇到这样的人,当他讲到串扰,我就会让他讲讲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的区别;当他谈到损耗,我就会让他谈谈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的区别,或者再深入一点,让他给出损耗的经验公式。总之,各种细节多深入了解。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搞那么深,有这个必要吗?
那么就讲道理摆事实吧。之前我面试过一家大公司,很有名的那种。人家问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基础的东西。比如电源能不能做参考?你回答完,人家会问你为什么?你继续回答,人家继续再问为什么。各种刨根问底。说到底,就是看你基础牢不牢。
你觉得,面试的时候,人家问你问题,你把整个系统g概要讲给人家,就可以了吗?分析到串扰和损耗,就行了吗?
基础性的东西谁都会。
特别是信号完整性的知识,好像谁都会整两下子。特别玄乎。
这些年,也参加过很多场的技术交流会。发现一个现象:那些专家,讲的都是基础性的东西。静下心来仔细去听,就会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前段时间,停掉了之前要更新的软件操作视频,专注于公 众号里基础知识总结。一来,为之前一些朋友完成“售后服务”;二来,越来越发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就把之前的一本经典的理论基础书,一节一节地拿过来总结。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破风》,剧中人物邱田在影片的最后,明白了:如果要突破自己,必须回到起点,进行骑手的最初训练项目--转山。
而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来的勇气和机会。
最近看过一句话,是电影《教父》中麦克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有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广度,追求速度,而忘记了本质。所有的捷径,都不如脚踏实地。
浅尝辄止永远做不成一件事,技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