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8日)本人在上海干部学院的局级干部培训班上做了一场报告。
报告开始阐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开始: 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目前很热但实际操作层面却感到困难。这到底是为什么?报告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报告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的作用:对当前企业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加剧了竞争、减少了利润。这导致制造型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的、生产同质化产品的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但同时,互联网也带来定制化生产的机会。
在这个背景下,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迅速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可摆脱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数字化、网络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有利于迅速获取用户需求、加快研发速度、促进智能生产。定制化生产是连接技术需求和价值创造的桥梁。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共享方式,企业的分工将会更细。这为企业进军服务市场、获得更好的服务创造了条件。GE的尝试就是典型的案例。这是企业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好”的企业竞争力更强,而"差“的企业则更差。质量和品牌的影响更大。所以,要在互联网时代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注重质量和品牌。中国企业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将会遭遇失败。
技术前景很诱人,落地为什么很困难的?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等国情的原因,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未必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产品低价格才能生存。为了保证就业,在发生质量纠 纷时,相关法律也偏袒企业,导致企业不重视质量和效率。这样,用于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技术就不会创造价值。所以,企业本质上是不注重质量、效率和创新,因为没有经济动力。这也导致了我国学术界的创新与企业需求脱节。
随着人口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中国必须重视质量。这个需求会进一步引发对与高效率、高质量的技术的需求。
但是,改变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企业和技术人员都遭遇到了“玻璃墙”。
政府必须通过严格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方法,营造重视质量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的逆淘汰,要重视质量的企业生存下去。这样,才能打破企业的玻璃墙。
企业必须改变观念,面向有发展前景高端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和组织流程。只有这样,技术创新、工匠精神才能变成企业的现实需求,进而为科技人员打破玻璃墙。
智能制造的未来,呼唤伟大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