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推进工业4.0,就要理解其本质,而不贴标签。“定制化生产”是理解工业4.0的钥匙。其大体逻辑是:人口和竞争带来了压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在这个背景下,用CPS、信息集成等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定制化生产。
2、工业4.0是价值观的优化。“多快好省”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但侧重点和内涵会发生变化。在供给不足时,“多”是首要任务;基础质量的“好”,是工业4.0基础;“省”是精益制造关注的要点。工业4.0首先是拓展了“好”的内涵,在这个背景下追求“快”和“省”:满足个性化需求就是“更好”。当然,“更好”的前提是“好”:常规质量要求不能降低,以免成为木桶的短边。
3、工业4.0能否落地,关键在价值创造。工业4.0的逻辑很好,但效果如何,却决定于创造多大的价值。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市场对定制化的需求有多大、企业能挖掘出多少需求。一般来说,没有苛刻的用户,就没有高价值的个性化需求——而用户要求,决定于经济发展情况和与质量相关的法治。能否把用户需求挖掘出来,则依赖企业自身的能力。
5、在钢铁行业,服务为什么能创造价值。在钢铁行业,服务创造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用户来说,并非常规质量指标越好越好,而是要指标取得平衡、让质量指标与成本取得平衡、让质量成本和交货期取得平衡。说得更明确一点:质量好就是适合用户的使用要求——即便是残次品能完全满足需求,也是高质量的产品——关键是能够确认它确实符合要求。事实上,“确认产品是可用的”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本身就具有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钢铁厂可以转型为“卖保险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产品本身的属性、使用知识、生产状况等信息结合在一起,把产品和知识一起卖。这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可以创造价值的根源。其实,类似情况,不仅发生在企业与用户之间,也发生在上下工序之间。
6、钢铁行业的工业4.0,关键与切入点何在。在笔者看来,工业4.0的突破口似乎应在销售,个性化生产遇到的负面问题,也应该顺势突破。这里的关键是知识的显性化、标准化、数字化、模型化,并设计更好的人机沟通方式。应用这些技术的目标,是减少设计和生产的失误、克服专家不足、经验不规范等问题。
7、正确认识工业4.0,要理清与无人化的关系。自动化的程度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的。减少用人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定制化生产的负面问题,如反应速度要求快、质量和效率变差。也就是说,代替人的首要目的是克服人的缺点,降低劳动成本是第二位的目标。但是,在钢铁行业,减少用工、提高人均吨钢产量本身也是个有意义的目标,关键是经济性如何。
8、在钢铁行业推进工业4.0,必须面向未来。如果仅看当前,推进个性化的市场并不大、价值也有限。但是,如果立足未来和竞争、面向中小客户,结论就不一样了。其实,任何企业的改变,往往都是被逼无奈的结果。差别在于好的企业自己加压、能够提前布局,差的企业只能被动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