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动大体都有两面:一面是人们看到的、一面是人们不容易开看到的。容易看到的是宣传的结果,宣传的一面往往是对用户有利的;不容易看到的未必是故意掩盖的,但往往却是对自己有利的。这不是阴谋论,而是符合道德的:企业要花代价开发新技术,当然要对自己有利。但是,作为竞争对手必须要明白背面的东西;否则很容易痛失良机。
本文试图分析GE开发Predix的另外一面。
Predix的首要目的,是增加其产品的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Predix能够为用户带来好处。而且,GE积累的相关数据和知识越多,其产品的竞争力也就越强。长此以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希望赶超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直至基本不可能。
Predix的第二个目的,估计是促进其转型。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GE可能要靠Predix谋生,成为服务众多制造企业的企业。Predix的用户越多、用户种类越多,提出的需求就越多,也就越利于其不断改进。也就是说,“使用知识”的积累,奠定其竞争力。
和国内许多赶时髦的企业相比,GE确实高明很多。
许多国内企业提出的设备诊断设想,针对的是自家使用的设备、搞的是诊断算法。试想:这种思路和过去30年有什么不同吗?老的思路很难出成果,是创新的规律。
GE开发Predix,首先针对的是自己生产的设备。一般来说,自己使用的设备数量有限,生产的设备却成千上万。设备越多、知识积累越容易:这就像给很多人看病,会积累经验;只给一个人看病,难免成为庸医。同一个知识,服务的对象越多,创造的价值也越多。另外,设备诊断的知识很可能是不断深入的;有了平台,可以保证知识的不断维护升级。所以,GE的模式可以成功,东施效颦的企业却难免失败。
当然,GE的很多优势,是多数企业没法比的。要学习GE,必须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我常说:要尽量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把知识加载到你(生产)的产品上——产品是你生产的、自然你最了解。这就是你独特的优势所在。对知识管理缺乏有效招数的企业,很容易滑落到竞争的红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