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问我:读数学系到底有什么用啊?
1986年,我阴差阳错地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进去之后却发现:同学都是过去的学霸,我能混个中等就不容易了。大一的时候还想争一下,大二时认清了现实,开始做毕业后离开数学系的准备,到其他系选了很多课。
读数学系的好处,大三开始就开始了:觉得其他系的课特别容易:数学分析要费很大劲才能拿70分,数电、模电、自动控制轻松拿90多。
读研究生生的时候,别人看到一大堆的公式害怕,我却不害怕:最多就是觉得无聊。谁想用复杂的公式忽悠我,那是不太容易的。
工作以后发现一种现象:实际问题似乎在走两个极端,不是特别简单就是特别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数学有种思维方式:解方程之前先证明解的存在性。我把这种做法带到工作中来,很快发现:特别难的问题往往是根本无解的。那该怎么办呢?数学家一般有两种做法:找个弱解或在增加条件求解。在现实中,面对不可解的问题也可以这样:更换一个合适的目标,或在一种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先把无解的问题转化成有解的问题,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个转化过程往往不容易。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受益了20年。让我避免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常对学生提起孔子的一句话:“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认为:“从心所欲”就是做什么成什么,但从心所欲的前提是“不逾矩”——不去做那些做不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