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好智能制造,前提是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没有这样的基础,企业就不可能走到现代化的道路上。
但是,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会带来很多问题:非标的需求、现实的超标、标准不合理等。这时,“标准”往往会阻碍业务的发展,迫使人们去突破它。当然,突破标准是有风险的。所以,突破标准的权限一般只能赋予相当级别的领导和专家,以特事特办的名义保持标准的权威性。 但是,领导和专家对标准的突破就是科学、合理的吗? 当然不一定。越是复杂的技术体系,突破标准风险就越大。
智能化就是来解决这类问题:智能化不是废除标准,而是让标准更加灵活地适应变化、让“突破标准”本身标准化。这样,标准的突破就是规范的,而不是随意的。特别地,智能化常常要求机器去做,以降低人为因素。
机器的做法当然更加规范,但是却未必更加合理。机器是按人的要求去决策的。如果人说错了而让机器去决策,很可能作出更加错误的决策。所以,我多次反复强调:数字化的力量在于真实和科学。
让“突破标准”更加科学,人们就要把“突破的标准”正确地告诉机器:首先要把情况告诉机器——这需要信息来描述;再把决策办法告诉机器——这就是知识。如果智能决策是机器自动完成的,信息和知识就要数字化、模型化。所以, 智能制造的关键往往在于信息集成和知识管理。
由此可见,智能制造要解决“标准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本质是让标准更加科学。我们要推进智能制造,“赛先生”的课是必须补的。否则,弯道超车就会掉到沟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