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直觉、逻辑与实践

1年前浏览193

科技人员的水平到了一定高度,能耐首先体现在直觉上。

 

    直觉是跳跃的,不会被逻辑和实践的缺陷所约束。直觉是高效率的,可以迅速作出判断、而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直觉感觉不靠谱的东西,人们一般不会把太多的思考。所以,直觉好的人往往善于捕捉机会。

寻找方向的时候,直觉往往是靠谱的。但验证直觉,要靠逻辑和实践。十多年前,直觉告诉我“最小二乘法”有问题。但一直没有想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直到有一天,参加一个无聊的会议。领导讲话啰嗦,我就在下面推导公式。突然推导出:自变量有检测误差时“最小二乘法”是“有偏估计”。这就是直觉和逻辑的结合。  

  

确定解决方案的时候,直觉往往会存在漏洞。这时候,必须学会用逻辑深入思考。  

  

“逻辑不清”是我国科技人员常见的毛病。人工神经元网络(ANN)技术在中国的大地上流行了几十年,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很多论文用这样的“逻辑”:“ANN的误差很小,可以用它来预测未来”。见到这样的说法我就纳闷:误差小就是对的吗?算命先生总能对过去说得头头是道,就能预测未来吗?娱乐一下可以,当真就不行了。  

  

面对复杂度低的问题,靠经验或直觉就可以找对方法,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也没关系。但对复杂的科研工作就不行了。问题越复杂,可能出现逻的辑漏洞就越多;复杂到一定程度,离开逻辑就是寸步难行。  

  

其实,逻辑也不是完全靠谱的。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会假设一些前提条件:如果不这样做,问题就会变得极其复杂,超出人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些“假设条件”中却可能潜伏着逻辑上的漏洞。  

  

某厂带钢表面出现划痕,后来发现源头是前工序的板坯;再研究发现:板坯上的划痕是辊道迅速启动导致的。辊道迅速启动为什么会产生划痕呢?后来发现辊道弯了。辊道为什么会弯呢?原来,原设计生产50mm的板坯,后来因故改成了90mm,长期下来辊子承受不了。于是,技术人员把辊道的“脉冲型”启动变成逐渐加速,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设想一下:当初确定辊道启动方式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想到这种问题呢?由此可见,现实总比逻辑更复杂。优秀的工程师重视实践,就是这个道理。  

  

直觉、逻辑和实践是互补的。直觉关注大方向:做的事对不对、重要不重要。但一件事能不能做成,则要靠细节;而细节就要依靠逻辑和实践。笔者认为:细节上的问题,首先应该尽量用逻辑预见到,然后再经过实践检验——如果能这么做,往往是代价小、效率高。特别地,面对复杂的问题,提高实践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少犯错误。  

  

   逻辑和实践有时存在矛盾。“想那么多干什么?先做起来再说”——这就体现了逻辑和实践的矛盾:到底先用什么手段。我想,要认识这个矛盾,就要知道逻辑和实践的局限性:逻辑运用的效果,与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未知不确定因素的多少以及人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比如,当外部不确定因素过多时,逻辑常常是无效的;如果相关信息智能来自实践,那就只能做起来再说。但是,用逻辑思维避免实践的尝试,常常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对于特别复杂和重大的问题,犯错的可能性很大。离开逻辑的严格分析,成本或许是不可承受的。其实,智能制造强调数字化仿真,本质上就是先用逻辑分析代替实践,故而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0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