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思故我在:我的2016

1年前浏览487

    还有10分钟,忙忙碌碌而又碌碌无为的2016年就要过去了。回顾过去的366天,我甚至记不起自己做了点什么。思前想后,和朋友们合著了一本《三体智能革命》,但我的贡献却是少之又少。那么,我到干什么了?想到这里,感觉有点恐慌。

 

恐慌之中,我开始翻阅在微 信公 众号和博客上写的接近200篇随想。它们都是用碎片时间写的碎片化思考,但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我一年来思考的轨迹和进展。以下几点思考,或许算是今年的收获:

 

1、对工业4.0的认识。小宋写过一篇文章:用1000字描述工业4.0。受这篇文章启发,我就想:能不能用更少的字来描述。最后我发现:在流水线上生产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或许是最简单的描述方法。这个特征,几乎能把技术需求和经济利益完整地联系起来。为此,我还画了一张图来描述它与工业1.0~3.0、无人化的关系。画完这张图,感觉工业4.0也就这样了,就基本上停止了对工业4.0的研究,专心于智能制造。

 

2、对智能制造的理解。我对智能制造的认识,是在模糊中出现进展的。开始主要是纠结于概念的定义、与自动化的关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与快速响应的关系、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与企业转型的关系、与代替人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把“数字化网络化”作为智能制造最基本的特征。直到10月中旬,才意识到这个观点过于简陋。后来,我把新的想法归结到四个要点:ICT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出发点;创造价值是智能制造最终的归宿;快速响应变化是智能制造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协同、共享和重用是支撑快速响应和创造价值的内在机制。当时,我又以为想清楚了,幸好另外一个想法也逐渐成熟起来,才让思考更近了一步。这就是:对智能的认识。两年前,我就模糊地意识到:智能制造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应该是控制论。这个认识在朋友圈中得到了共识。在《三体智能革命》中有所体现。以这个思想为切入点,我用进化的观点理解智能制造:在ICT技术的推动下,感知和协同的范围和深度大大加强,推动“自动化”进入“智能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共享、协同和重用是手段、快速响应等是表现。“智能制造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需求。这样,就把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了。

 

3、创造价值的逻辑。作为一个在企业工作了近20年的科技工作者,深知技术的生命力在于价值创造。三年前,我认为产品研发数据重用是个方向、应搞研究PLM;两年多以前,我向公司建议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再到后来,意识到信息集成和信息透明的价值、意识到智能制造是精益生产的延续、意识到快速响应的内涵与价值。开始的时候,感觉智能制造有“杀鸡用牛刀”的困惑。到此为止,我感觉智能制造能在钢铁行业唱一台大戏了。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价值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困难也逐渐暴露出来了:需要强大的知识管理能力。这似乎回到了三年前的认识,但内涵不同了。要做好这件事,需要用聪明人想不到的笨办法。

 

4、关于工业大数据。今年对工业大数据的思考不是很多,只有些零星的认识,总体还停留在去年的认识水平上。有几点认识有所深化:1、数据方法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对可靠性的要求;2、有大量可比较的案例,是大数据的优势所在;3、用大数据实现透明化的价值巨大,而透明化要与知识管理相结合、突破“关注力瓶颈”,成为“弱CPS”;4、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结合点可能在于对知识的不断求精、实现PDCA5、学会“用数据说话”,让高质量推动数据的应用、从产品质量到数据质量。6、策划大数据分析的方法 论:可能能够与TRIZ结合、与智能制造结合、与透明化结合。

 

5、2017年的打算。希望能用“聪明人想不到的笨办法”来推进智能制造。这个目标可能过于宏大,最近要想清楚切入点和技术路径。争取10~20年实现一个小目标:在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领域,中国有领先世界的一席之地。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理论PLM控制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0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