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事,让我非常吃惊:前几天,在一个完全放松、迷迷糊糊的时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一些观点居然犯了飞创初级的概念性错误,本质是把前馈和反馈搞混了! 我马上从迷迷糊糊的状态清醒起来:幸亏没写成书或论文,否则笑话大了。
犯这种程度的初级错误,我自己都觉得难以理解。我想,还是当年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又有点自以为是。其实,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本源性、概念性问题的人。即便是在自动化领域的博士中,对控制论的理解也应该算深的。我和交大的席裕庚老师一起面试研究生的时候,都是喜欢问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我们常常发现: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搞不清前馈、反馈、可观性、可控性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没想到,现在轮到我自己糊涂了。真是让我吃惊!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写论文,根本不需要对概念或学术思想进行深刻的思考,只需要人云亦云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对概念理解不深的人,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成为学霸。反之,如果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琢磨概念上,反而有可能影响考试成绩。我读书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问题。
那么,深入理解概念和学术思想有什么用呢?只有当我们,面临系统性的创新时,需要大的尺度上考虑问题的时候,才需要真正把概念想清楚。杨振宁经常谈到,他在费米那里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明白了什么叫“物理”。由此可见,明白概念也真的不容易。
过去我曾经意识到:有些官员道德沦丧,是因为他受高大上的教育太多、超越了其认知能力,变成无效的教育,反而让他失去了接受底线教育的机会。科技教育也是一样:学生受的教育是如何做题目、写论文,却因此失去了深入理解基本概念的机会。
这件事提醒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否则也要闹出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