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天,我在国务院研究开发中心听刘世锦先生谈了一个观点:对于新技术革命,政府不要试图干涉企业怎么做,要相信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智慧。今天下午参加朋友组织的学用《道德经》的活动,听曹文洁女士讲她做企业的故事,足以印证刘主任的观点。
曹总16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到厂里当工人、货车司机。后来,她用20年的时间,把母亲的个体木箱厂变成上市公司、行业的龙头企业。我感觉,她的成功不仅写入了哈佛的案例,也完全符合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思想。
曹总是个用于创新的人。用于创新的人,就是要善于把困难当成机遇:当国外要求质量认证、更新处理工艺时,别的企业都嫌麻烦不愿意做,她却把这些麻烦事做成了企业进军龙头企业的阶梯。当别人觉得纸箱赚钱少、服务费力不讨好的时候,她却看到了业务拓展和创新途径和机会。她说:服务就是利他且利己,要从用户的角度着想,企业才能发展。这让我意识到:向服务转型或许是企业创新最容易成功的途径和抓手。当我们觉得“以人为本”是在唱高调的时候,她却踏踏实实地实践着、追求职工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丰收。
听了曹总的报告,我感慨颇多。结合对《老子》的理解,我谈了一点看法。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柔者道之用”。这段话说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物极必反”就是“非线性”, 而“非线性”往往体现的是大时空尺度下的形态。曹总认为,麻烦就是机会、利他就是利己、磨难就是幸福、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用大的时空视野看问题,常常不就是这样吗?曹总说,“现在的结果,是过去的决策决定的;现在的决策,决定未来的结果”——这不就是从大的时空尺度看问题吗?
中国的未来,靠的就是曹总这样优秀的企业家;中国企业要做好,一定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的企业家,是推进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