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中学物理:让人受益终生的学问

1年前浏览430

中学我最喜欢的课程是物理。回想起来:如果仅仅把物理当作具体知识来学,就太可惜了。物理学中蕴含的研究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才是一生最受用的东西其中,牛顿力学更是其中的精品。

 

科学研究方法其实是牛顿带给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他把数学和试验科学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完美的体系。比如,把物理概念加以量化、变成时间、距离、质量、力等可测量的数字化指标,并用数学公式将其联系起来我们今天做智能制造,其实也是这个思路啊。

 

牛顿力学看起来平淡无奇却给人带来很多惊奇之处。我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特别简单。它令人惊奇的地方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长期没有被人意识到呢?(严格来讲,伽利略有所认识)。 其实,与其说牛顿认识到了第一定律,不如说他意识到了干扰的普遍存在。牛顿第一定律的难点在于发现、明确并剔除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干扰”。其实,真理总是简单的,但却总是会带着各种面纱出现。科学研究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剔除干扰的过程,以显示其本来的面目。

 

牛顿第二定律令人惊异的地方更多,比如广泛的适用性:同样大小的力,不论作用在什么物质上,只要质量相同,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对于同一个物质,不论什么样的力、只要大小一样,引起加速度也是一样的。牛顿第三定律本质上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它等价于动量守恒。

 

牛顿三定律令人惊奇的地方首先是适用范围的普遍性:牛顿三定律是在地球上用直尺、天平、秒表、弹簧测量出来的东西,居然适用于计算星球的运转!其次是其简单性:第二定律是线性的,而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为什么不是1.999次方或者2.001次方呢?如果仔细琢磨过高等数学,就会发现:质量和力这两个概念定义得太神奇了,甚至可以说蕴含着相对论的种子。可谓钻之谜神、仰之弥高。

 

我搞工业大数据分析时,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我发现,工业大数据的分析过程,其实就是剔除干扰的过程。我曾经花了10年功夫,研究成分、工艺对钢铁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我就发现:客观世界可能会出奇地简单。例如, Si Mn两大基本元素对抗拉强度的作用就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在很大范围内适用(可能简单到多数专业人士不敢相信,可惜不能公布)。人们之所以难以确认这样的公式,其实就是被 干扰迷惑了,只是在大数据给了我们去伪存真的可能。之所以花费10年去研究一个模型,就是想得到一个适用范围广、简单而又准确的模型。为什么要追求这三个特点呢?因为要弄清楚真理到底是什么——只有简单、广泛使用而精度足够高的模型,才是才能接近科学的真想。我非常反感滥用神经元算法——在很多工业场合,这种方法的结论几乎是难以证伪的,是近乎伪科学的。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材料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0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3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