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科技活动中的“无用之用”

1年前浏览774

这篇文章帮助大家理解科技界的“无用之用”。


前几天,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发表了一个观点“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我转发文章时附上一个点评“技术创新也一样”。今天,我用殷瑞钰院士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殷瑞钰院士是钢铁冶金领域的顶级专家。在他担任冶金部副部长、总工程师期间,力推“以连铸为中心”、“高炉喷煤”等技术,让当时制约中国钢铁的产能、能耗等问题大大缓解。至今为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很多方向性论述,往往也是他首先提出来的。例如,他多年来一直强调绿色制造。我国钢铁的吨钢能耗从接近2吨下降到现在的600公斤,殷院士功不可没。

 

殷院士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曾一度担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哲学学会理事长。期间多次在各地讲授“冶金流程学”、“工程哲学”等方面的课程。听完他的课程,很多人感觉受益匪浅。但也有个别人不解地问:殷院士的观点能用来解决什么实际的技术问题? 这个疑问,让我想起一个词“无用之用”。

 

何为“无用之用”?

 

殷院士经常和我谈起他年轻时的经历。他在唐钢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了总工程师。有一次,轧钢厂出现技术问题,要他去解决。他不是像多数技术人员那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思考:从轧钢厂解决问题好呢,还是从炼钢、铸钢解决问题好?钢铁厂还常常面对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的矛盾。很多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翻烧饼”:重视质量的忽视成本、注重产量的时候忽视质量。殷部长则去思考:如何综合看待这些问题呢? 他做冶金部总工程师之前,中国钢铁行业强调的是“以炼钢为中心”。而殷部长则意识到:连铸的稳定才是解决一系列综合问题的关键,从而提出了“以连铸为中心”的观点。为什么要以连铸为中心呢?殷部长需要给人解释清楚。为此,他用“耗散系统”的观点来,来说明问题:流程必须顺畅,才能节能、环保、高质量。怎样才能让一个“耗散系统”工作的更好呢?殷部长发现:必须从工厂的流程设计开始考虑问题、要有系统的观点来指导........

 

殷院士多次对我说:到了工程院以后,视野更加宽广了。这时,他开始从更大的尺度思考问题、从冶金行业之外看待钢铁行业,来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比如,钢铁行业未来的前途在哪里?近二十年前,殷部长一直特别强调“绿色化”。殷院士认为:钢铁行业的绿色化有很多含义。除了钢铁生产本身要绿色环保之外,还要生产绿色产品。比如,高强钢可以用更薄、更少的材料满足用户对性能的需求。这样就节省了资源。另外,绿色生产可以赋予更多新的内涵。比如,高炉除了炼铁,还可以用来消纳废旧橡胶、危废等社会上难以处理的垃圾、把钢铁生产的废料转化成新的资源等。在殷院士看来:钢铁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绿色材料”。比如,与水泥、塑料等材料相比,钢铁作为建筑材料的能耗要低、更加环境友好。而且,钢铁还便于回收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如果中国的建筑业多用钢铁、少用水泥,对整个社会的环保是更有利的。

 

作为殷院士的“编外弟 子”,每次见到他,我都希望能从他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三年前他来上海,我和老人家聊了34个小时。向他汇报了我对“智能制造”的理解。殷部长对我说:钢铁未来的两大方向就是“绿色化、智能化”。这坚定了我研究智能制造的决心。

 

回到刚才的话题:什么叫“无用之用”。在很多人眼里,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是,在解决问题之前,你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本身对不对?如果我们能够跨出一个或者多个层次考虑问题,答案可能就不一样了。创新者必须学会深入思考。但当我们的思考超出一般人的深度时就会发现:对自己的观点吃不准了。这时,哲学和跨界思考就变得重要起来。这就是“无用之用”的学问。“无用之用”不是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很多人所谓的“技术问题”,其实是封闭的问题。问题一旦提出,大的思路其实就确定了。学会提出问题,是让我们的思路打开,把封闭的问题变成开放的问题。

 

要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善于创新的民族。为此,必须有更多人具有开放的思维,这样才能去思考多数人想不到的问题、出现真正的创新。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信息互联互通的时代。如果没有开放性思维,中国科技界就会成为永远的“模仿者”、愧对列祖列宗。在中国的科技界,我也算“阅人无数”。具有殷院士这样思维高度的学者,可谓少之又少。对中国科技界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危机。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冶金建筑材料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0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