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思考CPS的问题,昨晚没有睡好。多年来,CPS一直是个让我有点纠结的概念。似乎明白了,但似乎又总是差了一点点。我们知道,CPS的概念最初来自嵌入式系统: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是CPS、空军的无人驾驶的飞机是CPS、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也是CPS。我们知道,CPS早已用于工业界,钢铁行业的模型也可以看成CPS。我们还知道,CPS至少有三个层级、知道CPS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控制论。总之CPS概念很复杂。我们还知道CPS非常重要、是工业4.0的核心概念。但是,当我总是反复问自己:CPS真的那么重要吗?和互联网的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
昨天,脑袋中突然闪现了一个火花:“CPS的最大作用,是让人们在能够在赛博空间(计算机、网络)看到它所对应的实体。”这下,似乎针真的明白了。
我曾经将智能制造创造价值的机制归结为“协同、共享、重用”。要实现这三个机制,人们必须能够在赛博空间中看到对应的资源。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感知,把物理对象的必要信息纳入物理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在赛博空间中申请、使用、分享和修订相关的资源。我们还要感知到协作方的状态,才能知道自己改怎么做。
我也曾感到奇怪:CPS为什么特别强调“通信”、强调“互联网”?很多CPS是不需要互联网、甚至通信也不重要啊?
把前面的问题想清楚后,也豁然开朗了:有了互联网,才能“超视距”地看到赛博空间的对象,才能实现大范围的协同和共享。这是以“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最基本的前提。
现在看来,CPS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广泛、无所不在的应用。我过去的困惑在于:心目中把典型的CPS当成智能机器人、数学模型这些“高大上”而又有些复杂的东西。而CPS平台最大的价值,应该是为找到相关的资源、完成相关协同工作提供方便——某种意义上说,和淘 宝平台也有类似的地方。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