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写字特别难看。回想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我一直搞不清楚,什么样的字才是美的。其实,艺术家都先要有好的品味、知道什么是美的,才能有好的作品。
如此看来,品味的培养很重要。其实,科技工作也一样。
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做研究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完善自己:让自己的视野更宽广、角度更全面、理解更深刻。这就是品味的培养。当自己达到一定层次之后,你觉得有意思、值得分享的东西才会是真正有意思、值得别人阅读、学习的东西。
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时候就急着创新,难免会出些垃圾成果。中国科技界的垃圾成果过多,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若干年前,苏步青先生的弟 子批评一位教授:报教授的论文,不过是把某习题集上的题目稍微修改了一下。的确,很多名家所谓的创新、包括很多获奖成果,仅仅是因为自己和评委专家“少见多怪”罢了。这样的成果,除了浪费纸张和金钱,就是浪费别人的时间。
然而,完善自己的品味何其难也。要完善自己,要顶得住考核制度和指标的压力、要顶得住“砖家”的评价和冷言冷语、更要顶得住经济上的压力、甚至还要顶得住亲友的压力。当学者需要负重前行时,能专心于学术是很难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段故事。文革期间,有位很有修养的女士被剃了阴阳头、当众羞辱。她有了自 杀的想法。这时,难友递过来一张纸条,让她破涕为笑。纸条上写道:“此时正当修行时”。
对真正热爱科技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当下就是修行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