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搞技术创新也好、搞信息化也好,都讲究“痛点思维”:先找到令用户最头疼的痛点,然后去解决问题。“痛点”本质上就是用户最重要的需求;“痛点思维”本质上保障了从需求出发、保障了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形象地说,“痛点思维”是靠“身体”感知需求的,强调的是深入现场、深入客户、调查研究,反对胡思乱想。对于这类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知识和技能。依照我所见到的案例,遵从这一原则的项目多数能够成功,背离这一原则的几乎都会失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到国外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见到了一些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好技术。直到见到别人的好,才会发现我们自己的落后。这时,信息灵通、靠见多识广非常重要。这时,如果没有直接可以模仿的对象,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系统设计。但这种模式的本质是模仿。与痛点思维靠“身体”相比,模仿和跟随靠的是“眼睛”、“耳朵”。
随着国内外技术差距的缩短、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可以模仿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见多识广”的优势也在衰退。这时,科技工作这要有靠谱的想象力,能预见到未来的需求和场景。其实,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在这种场景下,就要靠“脑子”了,去发现大家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多数专家反对的东西,往往才有机会。
这三个阶段,就像创新的“冷兵器时代”、“枪炮时代”和现代的“超视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