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智能制造:观察的角度和对应的作用

1年前浏览125

 我们知道:理解智能制造会有很多角度和线索。今天我来整理一下这些线索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IC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这是从新技术革命动力根源层面看问题。观点带有根本性、能解释智能制造的价值和未来,但过于宏观。适合于做大方向性的决策(如职业选择、国家战略)、适合于评价别人的工作。但面临具体问题时,可操作性差。


“快速响应”、“个性化定制”。这是用户观察企业时所能看到的结果。这个角度适合企业管理者跨界到用户时,看问题的方式。可以用来指出努力的方向,但可操作性较差。


“协同、共享、重用”、“促进分工”。从经济学角度或管理者的角度看到的、价值产生机制;适合企业决策者进行内部改革、流程再造、以便转型升级;也适合政策方向的制定。对管理者来说,适合作为业务变革思考的原点,可操作性强。


“数据的自动流动”。这是从IT的角度,看技术实现的本质;特别适合CIOCTO、架构师和IT技术人员、创新项目负责人看问题。对技术实现者来说,可操作性非常强。


“机器代替人的工作”、“改变人机边界”。是从社会学、管理者的角度看到的一种现象和结果。适合CEOCTO看问题、也适合作为业务变革的起点。对工厂的各级主管来说,可操作性强。


“知识管理”。是从专业技术和业务人员的角度看问题。适合非IT专业的CEOCTOCIO做方向性决策;适合各类技术人员(尤其是非IT技术专业)理解智能制造,以便凝聚共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从“CPS”、“三体智能”角度看。这个逻辑适合作为连接技术和业务的桥梁和纽带,有点偏技术。适合于创新者进行方向性思并寻找技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可操作性强。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1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