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智能时代,人有人的用处

1年前浏览194

 前几年,某钢企高炉大修。高校著名学者用了很先进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维修方案。企业里有位资深专家看到这个方案,大吃一惊:如果按这个方案施工,不仅几十亿的设备可能报废、甚至可能要死人呢! 原来,尽管高校的计算方法先进,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后来,企业的这位专家手算了一个办法,才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不久前,有位兄弟和我谈起他设计钢铁产品的心得:通过查文献,可以找到上百种可能的方案;人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45种。这时,需要设计实验室试验,从中挑出一种; 但方案的参数可能不准确,需要在大生产试验中矫正。水平高的人,一次试验成功;水平差的人,几十次试验都稳定不下来。每次大生产试验失败,都可能会有几十万的损失。


这里还有个故事。某留洋博士回国,要实验室做200炉试验。结果被实验人员批评:人家都是34炉,你怎么要这么多? 这个缺乏经验的博士可能会奇怪:成分和工艺参数加起来要几十个。200炉已经很少:连正交试验都不够啊!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人的作用:该考虑什么、不该考虑什么,要把范围和边界定下来。也就是我常说的:把开放问题变成封闭问题。如果让机器直接面对开放问题,很可能会面临组合爆炸,从而顾此失彼。人在“知识生产”上的优势,机器恐怕是难以代替的。没有人的参与,数据再多也不顶用。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爆炸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1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4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