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智能制造领域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能用控制理论来解释。睡前把这些碎片想法简单地记下来,以免转眼就忘记了。
1、系统熵的理论
系统论中有个观点:封闭系统的熵将会不断增加、趋于平衡——除非有外部的输入,把封闭系统变成开放系统。这个观点可以解释创新中的现象:把一个行业中的技术看做系统,创新看做减少不平衡的过程。于是,如果没有外部新技术的介入,系统就会趋于完善和平衡,创新越来越难。而ICT技术对许多制造业技术来说,就是外部的系统输入、带来了新的不平衡,也带来了新的创新机会。
2、放大的理论
2000年前,由于铁的发明,众多劳动者用上了廉价的金属工具,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铁器生产是少数人的工作,铁器应用的人却很多。于是产生了生产力的放大作用。这样,铁器的发明让人类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同样,搞ICT技术的人少、使用ICT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的人却很多。因为它提升了知识工作者的劳动效率——知识工作者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劳动者。这就造成了倍乘的效果。
3、前馈放大
一个技术的产生,导致另外一个技术的产生。这个逻辑像多米乐骨牌,一直发展下去,同时逐级放大。就像西方谚语说的:少了一个马丁,摔倒了一匹马;摔倒了一匹马,死了一个壮士;死了一个壮士,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灭亡了一个国家。在技术史上,千分尺的发明,促进了高精度机床的出现;高精度机床的出现,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ICT技术的作用也是这样:ICT成本的降低,带来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带来了微 信;微 信带来了跨区域的沟通;跨区域的沟通带来了知识爆炸和协同共享重用.....
4、反馈的理论
ICT 技术为制造业带来了机会,制造业改变自己来迎接这个机会。比如,人们为了抓住互联网的机会,建立智能工厂,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5、互联网的作用与智能
互联网的本质作用,是提升了现代控制论所关注的两个基本能力:可观性、可控性。人们发现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大大扩张了、受地域范围的约束大大减少。
智能则体现在系统状态的复杂性、体现在历史的输入对系统状态的影响。
6、超调与泡沫
我们知道,智能制造领域的泡沫很多。原因是很多(正确)观点被层层放大并进入反馈系统,以至于最终失真。这就会出现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振荡和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