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做的事情,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各种问题和矛盾纠结在一起、顾此失彼。怎么解决这种?把问题拆开,变成一个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这就是我说的:“把登天的问题变成登山的问题。”这就方法 论。
智能制造为什么难做?就是因为人和事的矛盾纠结在一起。
我常和人说智能制造的逻辑:为了创造价值,就要快速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但副作用却是问题变得复杂了;问题变复杂以后,人的脑子不够用了;这时,用智能制造的技术解决“人的脑子不够用”的需求,让机器接替了一些重复性、相对简单的决策工作;技术问题解决之后,人的工作变得轻松了;人的工作变得轻松了以后,公司可以减人、提高劳动效率。
知道这个逻辑后,就会发现一些矛盾。比如,你做的事情对公司有利,却要给别人增加麻烦;你给别人减少麻烦,人家却有下岗的风险。也就是说,公司技术进步的时候,往往是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所以,技术人员面对技术问题、同时又面对人际关系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矛盾。中国的许多项目团队负责人往往情商比价高的、有些人在技术上甚至是不折不扣的饭桶:这说明:在中国,处理人的事情比搞技术更重要。真正专心于技术的人却很难出头,也是这个道理。
解决这个矛盾也是需要办法的:这个办法就是管理者的介入,把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分开。比如,管理提出业务要求,导致各个部门的工作和麻烦增加,接着让技术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减少这些麻烦。再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做减少人的工作量,而减少人员则是用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这样,技术和人的矛盾就不会集中在技术工作上,技术推进也就比较简单了。
搞技术管理的人,应该让技术工作的目标变得单纯,而不是给技术人员添麻烦、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而可悲的是:现实中往往相反。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创新人才的短板不在技术人员,而在技术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