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创新,不可以强求

1年前浏览394

周三下午去了上海市北高新科技园区,顺路参观了一家做展览、广告类业务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两件事让我有点吃惊:1、公司的服务器每天需要花费10万元的电费,有大数据公司的味道。2、办公楼里有许多娱乐休闲场所、有点“谷歌”的味道。

 

仔细想来,其实也正常。

 

这是一家通过创意来谋生的公司,大量的工作是设计工作,每一个作品都是个性化的。现在的设计工作需要用计算机进行大量图像处理,用上现代化的ICT技术也正常。同样,在这种公司工作是需要灵感的,偶尔休闲娱乐一下也正常。况且,“只有会玩的人,才能做出有意思的东西”。

 

过去我就意识到,很多创新的发生,有其必然的原因。必然,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来就是搞内燃机的。内燃机技术刚刚成熟,他就用在汽车上了。很多技术首先在军事、航空航天、汽车、冶金等行业出现,是因为这些行业的需求强。我过去搞性能预报,是因为宝钢有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以百万计的数据样本......

 


最近几年研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见到了很多案例。我常常对别人说:别人家的案例,不一定适合你。比如,GE可以利用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做飞机发动机诊断;这种模式对GE可以,对做剃须刀和玩具飞机的就不一定合适。风电企业做设备的远程监控,小型制造型企业就不一定合适。红领制衣个性化定制西装的套路,对做袜子的就不一定合适。所以,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需要这样的技术;而不需要这些技术的地方,做了也没多大用处。别人的东西你学不来,是因为你不具备别人那样的条件。

 

春节以后,我到优也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这家公司的特长是基础工业的能效管理,也采用了工业互联网、智能优化等技术。最近我越来越意识到:这种定位也是有必然性的——需要用互联网才能实现大尺度的资源调度;资源调配涉及部门利益历;能源介质的实时特性又很强;基础工业能源优化价值的体量很大。这些特点保证了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统一。也就是说,这里必然产生需求。

 

我离开宝钢之后,见到各种的优秀企业越来越多。这常常给我带来欣喜:这些成功企业的特点,往往都符合我讲的“理论”。但企业具体的样子却千奇百怪,事先难以预料。我打了一个比方:雨水下到山顶,我知道它会流下去;但是我不知道,它会沿着哪一条沟流下去。

 

导致难以预测的,是企业面对什么样的需求,具体问题是什么。需求往往是需要深入调查的、是隐藏的、是外人难以预测的。


企业需要特定高技术的时候,想到、用好该技术并不难;企业不需要特定高技术的时候,想到了也用不好。因为你这里不具备用好技术的条件。总之,新技术的使用不可强求。这个结论,对于崇尚新技术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并不是那么愉快。

 

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不可以逾越,但却可以创造条件。对于热爱创新的企业,有个办法是有效的: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卓越,去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去挑战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极限、去设法创作更多的价值。这个时候很可能会发现:某些新技术,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价值就会找上门来。企业走向卓越,就是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没有理想的企业,对新技术的追求其实只是叶公好龙

 

总之,新技术不可强求,但企业的使命可以提升。由此看来,真正的创新只能产生在有理想、有追求的组织和文化环境里;在创新而创新的企业和文化环境下,不会有真正的创新。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航空航天冶金汽车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