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犹太人为什么善于创新

1年前浏览155


谈到创新,不能不提以色列。这个600万人的国家能让我们这个14亿人口的国家感到汗颜。要理解以色列的创新能力,先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据说有个学者,想找位拉比交流对犹太名著《塔木德》的心得。拉比说: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正确,才有资格和我交流。

 

拉比问:两个孩子从烟囱里钻出来。一个脸白,一个脸黑。谁去洗脸?

学者说:当然是脸黑的洗脸!

拉比说:你错了!脸黑的看到对方脸白,想不到去洗脸;而脸白的看到对方脸黑,才会去洗脸。你回去再学习一段时间,再来找我。

 

过了一段时间,学者又来找这位拉比。奇怪的是:拉比问了一个与上次同样的问题。

 

学者说:脸白的去洗脸。

拉比说:你又回答错了!两个孩子从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脸黑、一个脸白呢?你应当说——这个问题是错的。

 

拉比并不是故意刁难学者,而是考察他是否了解犹太文化中的精髓:思维不能停滞——对同一个问题再次思考的时候,必须有更深的深度也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过去的认识。在我看来,这种思维方式,成就了犹太人的创新能力。

 

我从事创新工作20多年,喜欢研究创新本身的思维规律。我的感觉是:对创新的认识,必须经过几个反复、若干轮的“否定”,才能找到感觉。不断地否定自己,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超越他人、促成创新。

 

谈到创新,很多人想到的是“胆子大”、“敢想”。后来意识到,单纯强调“敢想”很容易误入歧途,关键是要想得要比别人深。这就好比下棋:高手出的“怪招”不是因为他胆子大,而是因为他想得深。


如何才能想得比别人更深? 我意识到:想得肤浅的原因,是思考不能有效地聚焦、分叉太多。思维聚焦的前提,是逻辑能力强、专注重点。然而,考虑现实问题时,逻辑总有漏洞;有时候,逻辑能力越强、发现的漏洞就越多、需要考虑的分叉就越多,反而难以聚焦。


这时我发现,实践经验是有效聚焦的关键。但是,创新工作中总会遇到过去实践不到的地方、缺乏经验;于是,在缺乏经验的敌法,要大胆去闯一闯.......这样,想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但是,这时对“大胆”的认识,和当初已经不一样了。

 

这样的“否定”或者“修正”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对创新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我们需要防止的一种现象是“用格言指导自己”。以为格言就代表了真理、代表了终极认识。


十多年前我就认识到:用格言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是要出问题的。因为格言往往是成对、且互相矛盾——有“快刀斩乱麻”,就会有“欲速则不达”。 格言本身没有错,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


创新也是这样,用原则性的口号来指导创新是不行的。

 

比如,创新要容忍失败、要鼓励奇思妙想。对于这些口号,一定要想到问题的另外一面:你有那么多的钱和时间去承担高概率、大规模的失败吗?在某些“专家”的鼓动下,很多企业损失了上百亿:企业能经得起几次折腾? 好的创新往往要“十年磨一剑”:人生有多少“十年”?

 

 所以,真正要把创新搞好,一定要搞明白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创新总会面对不确定性、失败是难免的。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降低不确定性?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失败?如何降低失败的损失? 哪些失败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对创新的失败不应该“一视同仁”地“容忍”:有些应该容忍、有些要承担责任、有些要重罚...有些失败了,却应该鼓励甚至奖励!仅用一句“创新要容忍失败”对待所有创新问题,就是肤浅的认识,创新是搞不好的。

 

今天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不同层次的人是难以互相理解的。15年前,我就无法理解宝钢老领导何麟生先生对信息化的认识。而现在的冶金行业的很多专家,也不理解我对智能化的认识。“统一认识”是不能强求的。我意识到,遇到不明白的人,没有必要去争辩、去强求。很多知识,不是你告诉他就能明白的。


我们管不了别人。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也就是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如果不是这样,思想进步就停止了、就在虚度光阴。就变成网上说的:很多人25岁就死了,只是过了75年以后才埋葬。

 

    不妨给自己定一个规矩。每隔一段时间就问自己:现在的认识和一年前有什么不同? 如果现在的想法和一年前一样,就该反省一下了。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冶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