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的创新课程

1年前浏览2131

最近有人约我讲一天的创新课。过去的课件或者是半天以内的、或者是两天的,最近几年的很多新认识也没有整合进来。于是,我花了几天时间,把课件重新组织整合了一下,做了一个PPT。


整个教案分成八个部分。

 

一、风险:不确定性及处置逻辑

 

讲座的首要目的是“解惑”。所以,讲座从科技工作常见的一些疑惑开始谈起:创新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真正干过事情的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存在的。我用“人择原理”来证明,这些困惑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必然性。


深入研究下去,认为导致困惑的内在原因是其实“不确定性”。各种困惑都是因为有不确定性或者不确定性太大。


认识到这一点,创新可以可做企业的一种“风险投资”。于是,从这个角度可以引出创新活动的原则性的处置逻辑,就是先降低不确定性,再进行大笔投资。

 

二、误区:先剔除主观的错误认识

 

我一直觉得,理解创新的本质困难,是我们的脑子里有太多错误和片面的认识。这些错误认识本身,就会带来大量的不确定性。

 

这种片面、甚至错误认识的普遍性,可以用“幸存者偏差”来解释。教育、宣传等方面的原因,让我们轻视了创新中的困难。所以,实践起来的感受,和听课看书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些错误的认识,影响创新的选题、定位、重点难点的估计。结果就是该做的事情没做、不该做的事情做了很多。从而导致创新失败的概率太高、效率太低。

 

三、缘起:创新从认识需求开始

 

好的创新项目是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来创造价值。所以,选项目第一要务是认识需求。然而,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犯各种失误。本章不仅指出这些失误,还指出正确认识需求的若干方法。换句话说:这一节是针对人们对需求理解不深这个普遍误区的。

 

四、方法:关键在目标、条件与约束

 

有了需求,就要找办法来解决。方法 论的关键涉及到两个最关键的因素:目标、条件或约束。原始创新往往是在条件不太成熟的前提下发生的。这是创新方法 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不满足有两种情况:不能改变的叫硬约束,能改变的叫软约束。方法 论首先是基于这两种约束给出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创新的机遇往往是条件和需求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智能制造会热的原因。

 

五、创意:产生、淘汰与挽救的过程

 

这一节的内容,可以看作前面章节在选题过程中的应用。


创新的成功率很低,这是个客观事实。一个企业要善于创新,必须首先产生大量的创意;然后对这些创意进行淘汰;而好的创意有时候反而容易被淘汰,我们还要学会把真正的好项目保护好。


这一节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

 

六、改变:从跟随到超越的过程

 

前面几个部分,主要针对具体的项目,这一节则针对企业的创新管理。有了前面的基础,对创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创新活动是企业最难管理的一个方面。创新管理的误区和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创新发展、导致科技界各种怪相的主要原因。 创新活动有不同的难度和类型,特点上有很大的区别,管理上很容易陷入误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创新管理经过了至少四代的发展。

 

七、机会:数字化时代来临

 

这一节的本质,可以看作上述理论的应用。

 

有人指出,未来85%以上的创新与ICT技术相关。这一节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并抓住机会,推进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这是很多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一节充分体现了前面章节的各种思想和方法,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前面的内容。

 

八、结束:企业家才是关键

 

如果把技术创新仅仅看作技术问题,一个企业的创新是无论如何都搞不好的。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家。企业家为创新提供了最基本的需求和条件。

 

这个课件有200多页PPT。其中的点点滴滴,是我几十年科研的经历和思考积累下来的。每次遇到困惑,我都会尽量想明白,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最早大概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讲的,先后大概讲了上百次。每次讲课之前,我都会把内容重新修订一下,加入些新的思考。


其实,每次讲的时候,都觉得没有把知识点结构好。我后来想:通篇的重点,是针对人们容易犯的错误,是从反面而不是从正面讲如何创新,结构化不太容易。而且,还要用很大的篇幅来说明:多数人的观点为什么是错的。所以我觉得:TRIZ理论主要从客观角度讨论创新的规律和方法,重在正面思考;而我则是从主观的角度探讨人在创新中的观念误区,重在从背面思考。

 

我一直担心这些想法是“野路子”。但讲了这么多次之后,学员经常对我说:我们说不出来,但确实是这样的。还有幸被分别宝钢和交大授予“优秀兼 职教师奖”。这对我鼓励很大。2009年的时候,写了本书。请时任宝钢董事长的谢企华女士、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老师帮我做了序,请冶金部原总工殷瑞钰院士还帮我题了词。现在10年过去了,又有了一点积累,也该把当年的想法重新修订一下了。


这个版本不仅包含了智能制造的内容,还把过去讲的较少的创新管理加了进来。是最近几年最大的一次改版。我的师傅王洪水先生曾经对我说:人要一辈子结构化自己的知识。看来确实是这样。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冶金理论创新方法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1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