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的2018

1年前浏览203

2018年就要过去了。这是我一生中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50岁、二宝出生、实现了儿女双全的人生目标;我也因此中断了在清华的访问,来到孩子们身边。我正式辞掉了宝钢20多年的工作,开启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年初离开清华时,我并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原以为要过半退休的生活,实际却比在宝钢还忙:仅飞机就坐了64次。


今年春天,受小傅和小李的邀请,我加入了优也的创业团队、担任首席科学家。一年下来,我对公司没什么贡献,自己却收获颇丰。尤其是团队里组织的几次“烧脑”,让我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我仿佛回到90年代初期,在浙大读研究生的年代。那时,和师兄弟一起学习编程,曾是我一生中能力进步最快时期。另外,离开清华前,王老师、陆总等邀我到昆仑公司做顾问。我参与了几次项目讨论和调研,对工业大数据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我的2018,应该是感恩的一年。在这一年,我要特别感谢优也公司、清华大学、昆仑公司、宝钢、智研院、工信部人才开发中心等等。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和支持我的家人。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我的2018肯定是失败的。

 

在宝钢工作时,我多次参加与新员工的座谈。我曾对年轻的同事说:我们无法决定外在职位的升迁,却能决定内在知识和能力的增长。这一点,我自己做到了!

 

今年,我在公 众号上写了接近200篇随笔。刚才翻阅了一下,整理出这一年思想的进展。一言以蔽之,就是初步形成了ICT相关技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的工程思想

 

此事说来话长。20多年来,我在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感觉到学术界的许多做法是不合适的。我曾反复深入地思考:为什么我的观点是对的、学术界是错的。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衍生出一套防错的办法。这样,我骂砖家的时候,就有底气了。


但是,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顾问,我的工作不是骂人、也不仅仅是挑错,而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工程思想的重点是从正面思考问题:面对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可能地争取成功我用这些思想指导的一些工作,取得了成功,而且是跨领域的成功。今年还结识了几位喜欢我观点的网友,他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效果超出我的预想,却符合我的“理论”。这些都让我感到特别欣喜。

 

博士毕业后,我专注实用技术,成为一个不喜欢写论文的人。但是,今年却完成了几篇重量级期刊和报纸的约稿。如《中国工程科学》、《科学时报》、《光明教育家》、《中国冶金报》等。另外,完成中央开放大学(中央电大)的四节课录像,并有多家重要网络媒体转发过我的随笔。

 

我的创新理论总是总想降低风险。但我知道:创新不可能没有风险。所以,创新需要勇气。我50岁人生轨迹的“变轨”,也算是一种需要勇气的创新吧。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的2018

 

走出来,不后悔!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冶金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