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传统文化阻碍科技创新吗?

1年前浏览1661

我总用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谈创新。但有人说: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思想是矛盾的,怎么能用来谈创新呢!这个观点听起来有一定道理,值得琢磨。

 

1、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

 

经常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科技和创新,中国科技落后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但这个观点不对。

 

中国科技落后是从明代开始的。但从元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就被阉 割了。元明清三代是落后文化战胜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大倒退甚至叛逆。很多人们痛恨的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如奴性、平庸)主要就是这个时代形成的,并流传至今。

 

文化倒退并不奇怪。在冷兵器时代,落后文化战胜先进文化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元、清两代入侵就是典型。明代则是汉 人建立的黑暗王朝:朱元璋不但对臣子残暴,还恢复了人殉、让妃子为自己陪葬。这些都是孔子极力反对的。同时,他还痛恨孟子、下令停止对孟子的祭拜。如果孔孟在世,一定不承认他们继承自己的学说。正如耶稣也不会承认洪秀全是自己的门徒。这些朝代谈的儒学,可谓“打着红旗反红旗”。

 

在我看来,元明清三代相当于西方的中世纪、都是文化的倒退。如果耶稣在世,恐怕也不会赞同中世纪教会的残忍。我们也不能说,中世纪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衣钵。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起于春秋战国,唐宋到达顶峰。其中,宋代是知识分子最为认可的王朝,较好地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原貌。在宋朝鼎盛时期,朝中大臣多有君子之风、皇帝既不残忍又不独裁。那时候,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就是最先进的。


可惜崖山之战后,辉煌的文明受到了摧残。所以我说:中华文化要复习,续接点应该从宋代开始。

 

2、思维模式的多样性

 

人有多种思维方式,如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善于创新的人往往能把多种思维方式集于一身。

 

从人格上看,学术研究上非常理性的科学家,在对待生活问题却往往是非常感性、缺乏理性的。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喜欢人文、艺术。比如,爱因斯坦就是一位不错的小提琴手,可谓两种思维方式集于一身。

 

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也往往包含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开始的时候,要鼓励大胆猜想、多用感性认识;后面研究的时候,需要小心求证、重视理性思维。

 

技术创新也是如此。确定项目、寻找机会时,要多从人文角度考虑问题;而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则更多从自然科技的角度思考问题。

 

3、从矛盾到互补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科技思想的关系时,有人强调互补,有人强调矛盾。其实,认识水平高的人容易做到互补,认识水平低的人更多体现出矛盾。


人的认识能力是能够不断提高的,只是比较难。有这样一种说法:多数人在25岁左右,认识就停滞了。即所谓“在25岁就死了,过了75年后才埋葬”。能够在25岁之后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的人,才能体现出智慧。

 

人的认识水平进步是有规律可寻的。其中的规律之一,是认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交替循环发展。

 

小时候,人的知识应该尽量的广一点、多涉猎不同的学问。但这时的“广”是相对的,深度不会太深,却是“深度”的基础。进入大学后,就要学会向深度学习了,至少学深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最好有利于训练思维的专业,如数学、物理、哲学。

 

认识到达一定深度之后,就要再次向广度进军了。这时是有深度的广度——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了广度之后,就可以向高度发展了:在广度和深度上融会贯通,追求认识的简单和统一。而在融会贯通的时候,又会带动新一轮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的时候重点是学习、后来逐渐演化为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再到后来就是实践、思考和学习的结合,从学习驱动发展到实践驱动。

 

 人认识在什么时候停滞,与“深度”相关。如果深度不够,会制约向高度和广度的发展。“深度”可以在读书时学习,也可以在实践中磨练。但“深度”不能来得太早,最好是大学开始再有深度。因为没有起码的“广度”,也就难有深度。

 

回到文章开头。西方的科学思维,特长是针对客观物理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有深度;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人文上有特长,有利于认识的广度。没有深度的广度往往容易让人浮空,这可能就是中国没有诞生现代科技的原因。但有了深度的广度,却能提高人的认识层次,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样,两种思维方式不在矛盾,而是有互补了,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就有利于创新了。


前面讲到:中国文化重视人文,西方重视自然。所以,西方的创新重视的是往往是对物质属性的发掘和利用。而传统文化重视从人的角度看问题:要发挥人的长处、弥补人的不足、针对人的盲点、满足人的需求。这不就是互补吗? 当然,要实现这种互补,应该首先把发源于西方的科技知识学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创新的基础。否则,就会陷于空谈。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兵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