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如何做到“以终为始”

1年前浏览1449


我经常强调“以终为始”的工程思维。也就是根据最终的目标要求,倒推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思维方式有很多好处。比如,事先确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关键、什么不是关键;事先确定做事的具体要求,而不是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事先想清楚做事的思路,而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事先确定做事的时间节点,而是做到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事先想清楚能做成再做,而不是先做起来再说。


  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无用功、也可以避免最终功归一篑。用这样的思维,可以保证企业的创新是“高效率的投资行为”。只有创新的投资效率高了,企业才会有创新的主动性、创新活动才是健康的。所以,企业的创新一定要学会这个逻辑。事实上,华为的IPD就是符合这个逻辑的。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工程思维”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意愿。要具备工程思维,必须能够预估做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事先给出应对的预案。但这是需要有经验的。而且,人的经验并不都是非常充分的。尤其是针对创新问题:总会面对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东西。这时候,“工程思维”怎么能行得通呢?

 

其实,工程思维的出发点就是“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特点是:原理应该是清楚的——不是科学研究问题。这个时候,关键的把各种细节问题事先想清楚。其次,工程思维不能“求全责备”:要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但是却是朝着最差的结果去准备。关键在于保证成功。。


尤其是工程创新:如果一次性要求创新的结果非常理想,可能就没有创新了。工程思维要求的是:技术的逻辑一定要清晰——爬什么山、过什么河都要说清楚,爬山、过河的工具要准备好。

 

有一种说法:“谈判,是个双方让步的过程”。同样,工程创新是与自然界这个“上帝”在谈判,也是一个需要让步的过程。昨天我在整理创新方法 论时,发现就是这个道理。要具备“工程思维”,一定要学会适度的“退让”:

 

1、当工程目标可能达不到的时候,可以回到提出目标的初衷:能不能换种提法?不一定纠结于用户具体怎么说的。满足用户需求很重要,但用户的需求要具备技术可行性才行。正如我常说的:古人想生出一副翅膀飞向蓝天——做不到的时候,可以请他上飞机。


2、当工程的路径可能存在风险的时候,可以重新规划子目标,给出能够保证可行的办法。而不要纠结于“理论正确”、“性能最好”、“技术先进”?纠结的要求越多,路子就越窄。工业大数据之所以具有普遍适用性,原因之一就是“不纠结于因果”,让建模更简单。智能制造理论中很多好东西,都有这个特点。如《三体智能革命中》提出的“把人智变成机智”。


3、当技术实施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把目光转移到技术之外:采用这个技术的条件是不是合适?是否设法去创造、借用更好的条件?甚至是否可以等待到条件成熟再做?


4、当项目的指标可能达不到要求的时候,是否可以找到一种办法,让技术的指标不断提升,逐渐达到?确实遇到很大困难、无法保证这一次成功的时候,可否把这次项目定位成一个“实验”,把路径中的问题暴露出来,目的定位在下一次的成功?


 总之,从实践的层面看,所谓的“工程思想”,就是让问题本身变得容易或者让方法变得简单。期间,纠结于“先进性”是非常有害的:它会让你无路可走。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就是一种“升维方案”:如果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可以换一个目标或者方法。


 孔子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要从心所欲,进入“自由王国”、“做什么成什么”,关键是要“不逾矩”——避开那些做不成的事情。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理论创新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1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