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对日本互联工业参考架构的学习和认识

1年前浏览254

前天从徐晓兰女士那里看到日本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让我眼前一亮(注:在《机.智》一书中有详细介绍)。昨晚简单地写了几句,但意犹未尽。与美国、德国的架构相比,我喜欢这个架构的原因有两个:1、这个架构与宝钢的文化最接近。2、这个架构更多从业务角度看问题,和我的思维方式接近。这两个原因,或许都与宝钢的基因有关。但是,日本人会这样描述工业互联网架构,我还真的没有想到过。

 

具体地说,我欣赏这个架构的,是它的三个视角(View)。

 

日本的IVRA架构


架构中的行为视角是PDCA。这里的潜台词就是:工业互联网支持企业的持续改进,在持续改进中不断沉淀知识,推动企业的进步。这其实包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在智能化时代,PDCA特别重要。我曾经在公 众号里谈到何老对PDCA的解释:PDCA就是在CyberPhysical交替互动。P(计划)发生在Cyber空间。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凡是有行动就应该有计划。在Cyber空间中的计划可以进行仿真,找到最好的方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经验、拍脑袋。好的计划,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协同和共享,实现价值和效率的最大化、成本的最小化。当然,做计划的前提是有个物理世界的模型(差不多就是数字孪生)。

 

DDo)发生在物理空间,按照计划去实施。只有实施才是智能、才是工业。实施以后可能会发现:物理空间的实际和Cyber空间的计划是有差别的。出现差别,就要去做检查(Check)。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去检验以往的模型或者认识,返回Cyber空间。这就是处置或者行动(Action)。这样就可以在下一轮的PDCA中做得更好,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

 

在我看来,这个视角的潜台词就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是一个渐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的意义和影响,我昨天已经说过,这里就不谈了。

 

架构中有一个管理视角,包括了成本、质量、环境、交付等内容。管理的重要性是我最近经常强调的。我认为,管理定义技术的边界管理是我国企业的短板。我也曾反复强调,从管理问题带来的损失,一般不低于企业成本的10%~20%。 这都是管理能够带来价值的空间。而智能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和能力,就是促进管理和控制的融合

 

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实现管理的“透明化”,可以解决管理中的一个悖论:授权和受控的矛盾。这样,人们既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至于乱来。涂子沛兄写过一本书《数文明》。我和他聊天时,发现我们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何老也曾经说过: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未来“利和义是统一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从管理视角看问题,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可操作性和价值,还可以前瞻未来。所以,我一直主张: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通过管理和技术的改进,走量变到质变的路子。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支持这个思路。

 

架构中第三个视角是资源视角(AssetView),包括了人、过程、产品、工厂等因素。这个视角是必要的。任何一个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架构,都包含一个类似的视角。无论是PDCA还是管理,都要针对业务对象,也就是这个视角。这样一个视角是必要的,但如何设定这个视角是值得探讨的。可以是人、机、料、法、环;可以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可以是工业4.0信息集成的三个维度对应的业务,也可以是诗万兄常说的分类。我个人认为,这个维度最好与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相对应,以便于推进。没有必要纠结于特定的做法,可以持开放的态度。


过去我曾经和同事聊天,谈到中国人应该多向日本人学习技术思想。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教育方面的原因,我们缺少美国人的超系统思维能力和德国人的系统思维能力。技术思想一旦谈大了,就会变得很虚。真正理解欧美技术思想的人非常少、而不着边际的“砖家”却非常多。日本人的思想比较务实,更适合工程师的认知。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数字孪生控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