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美国工厂》想到的

1年前浏览166

   奥巴马最近制作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中国和美国火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奥巴马对制造业外流这事非常关注。进而让明白了工业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问题。


   大约10年前,GE一位专家和朋友们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设想。这个设想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后来,这位专家也被评为奥巴马总统的白宫科技顾问。这位专家原来在GE的地位并不是很高。政府的感谢信到了公司,GE才知道他做了这样一件大事。


   为什么是美国政府首先重视呢?


    估计奥巴马当时已经意识到:美国的制造业正在没落。怎么办呢?GE专家的工业互联网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制造业中的设计、服务等高端部分留在美国;生产制造等环节在国外,比如中国。这是因为,借助“工业互联网”,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了更好的协同能力,传统的“工厂”可以跨越国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巴马关注工业互联网,是因为它能改变企业之间的生态关系。当然,美国还关注了其他的一些技术可能性: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劳动力依赖度的减弱,美国的制造业也有回归的可能性。


    然而,GE强调的工业互联网时,却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和角度。


    GE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GE不仅希望自己完成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更希望完成由传统制造业到软件产业的转型。我发现,GE《工业互联网》白 皮书,与专家最初的设想是有差别的、与美国政府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很多人提到Predix的时候,想到的是企业内部设备的远程监控,而不是企业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特朗普也关注美国制造业的问题,只是他选择了另外的路子。


    昨天,受广东省经信委的邀请,我参加了一个关于产业集群的活动。在我看来,工业互联网就像“催化剂”,容易在产业集群内部促进企业间的生态关系转化——也就是企业之间的协同、资源的共享。这条路子是有中国特色的,也符合工业互联网设想的初衷。


   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工业互联网应用有两个范畴,分别是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两个范畴都强调协同和共享,但推进方法是有差别的。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理论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4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