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角度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成本的角度。我曾经说过:绝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可以转化为“成本问题”;而智能化背景下的企业创新,几乎都可以转化成“成本问题”。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更容易对企业的创新带来启发、也容易被企业接受。
我经常提到: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之一是推进透明化,透明化的作用是提升管理水平。这件事,也可以从成本的角度看:技术降低了管理成本。
很多年前,鞍钢曾经提出管理者与工人相结合的说法。日本人的一些做法,据说也是受这些说法的启发。因为“现场有神灵”:常去看看才能发现问题。但是,多数领导是不愿意下现场的——对他来说,时间就是成本。互联网的作用大体相当于:人不用下去,就可以看到现场的情况;而数据分析又让人不至于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中、节省了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节省成本。
我还常说,智能化创造价值的逻辑就是协同、共享、重用。这些说法同样也可以用成本的角度看。
协同就是少出错、少耽搁,就是降低出错和时间成本。共享和重用,更是典型的降成本措施。例如,通过共享,企业不必要拥有资源,就可以支配和利用资源。所以,企业可以把设备、人才、备件、研发等诸多成本降下来。
降成本的角度并不“LOW”,因为它可以带来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而这是很多人看不到的。
例如,技术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提高了,就会让错误和不当的行为减少,带动质量的上升、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升。进而通过这种量变到质变的方式,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
我讲课时,经常讲到的几个例子:管理水平的提升,对质量、成本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我们看不到、想不到,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低水平的管理。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管理上持续改进带来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意义非常巨大。但是,很多人不相信持续改进、量变到质变的力量。我经常对他们说:生物进化其实就是持续改进,人类其实就是靠持续改进产生的!涂子沛先生提出《数文明》的思想,认为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将会把人类引导到一个新的文明阶段。
再如,很多企业都知道:企业的发展要走到“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就是要提高研发和服务能力。道理都知道,为什么很多企业不做呢?
一般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资源:缺乏人才、设备等等。其实,企业家真正缺少的是钱:有了钱可以雇人、可以买技术。所以,本质上还是一个“穷”字。换个角度看:降成本可以促进企业转型。
企业通过协同、共享等方式,可以“借车上路”,把相关成本降下来。进一步,企业具备产品研发能力之后,会面临一些新的麻烦:销售、采购、生产、质量管理、设备维护都必须加强。这又意味着成本的上升。而互联网带来的协同、共享,又可以进一步降低这些成本。我欣赏广东的一些做法,就是这个原因。
“工业4.0”的逻辑背后,是成本的降低。工业4.0的特征之一是“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会对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等带来极大的麻烦。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管理成本就会太高、不具备经济性。而按照工业4.0提出的套路、利用好相关的技术,就可以把相关的成本降下来,从而才有可能使得“个性化定制”能够成为一种经济性高的生产方式。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资源的配置。在我看来,互联网技术就像一种资源配置的“催化剂”,可以降低企业家资源配置的成本;过去买不起的东西可以用了,雇不起的人可以来了。这样,就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让资源产生化学反应)得以更有效地发生。所以我说:互联网带来了创新的新时代。
我经常对人提到的河南登封董总的公司:他们的新产品就是德国人研发的啊!这就是资源配置啊。
成本的视角还可以看到更多东西。
智能制造就是摩尔定律50年发展的结果——摩尔定律就是成本的降低。成本降低之后,过去用不起的地方,可以普遍使用了。而这又带来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像“多米乐骨牌”一样影响整个社会。例如,智能手机的产生,改变人类交流方式,进一步带动金融、商业、工业的改变等等。
在我看来,凡是能提高人类工作效率的事情,本质上都是降成本。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提高工作效率的价值会越来越大。面向高层次劳动者所带来的价值可能更大。所以,前面提到的用智能相关技术促进管理的透明化,就是提高管理者的劳动效率。用ICT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技术还有很多, OA(办公自动化)、财务软件,都是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面向未来看,提高“码农”的工作效率,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可以从成本的角度理解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意义。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技术,让负责维护工作的“码农”工作效率提高。从而降低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推挤持续改进(人的知识软件化)的开发成本;从而才能让智能化工作具备经济性。
降低码农的工作成本(本质是提高效率)有多重要呢?我昨天对朋友讲了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现在计算机编程还用打孔机,把0101的代码写在纸带上,我们今天还会谈智能制造吗?
从成本的角度看问题,是企业家直接能够看到的、特别容易落地。所以,企业家容易接受这个角度的思考。但是,成本的内涵(尤其是人的时间成本),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能够看到成本变化带来巨大变化的人,则更少。
懂得这些道理是非常有用的:能决定你的视野和发展方向。否则,有些人就会傻傻地沉溺与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幻想中,看不到技术该用在什么地方、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最后和大家聊一个成语:“叶公好龙。
真正喜欢新技术的企业,是因为新技术能带动经济发展;喜欢新技术装点门面,就是“叶公好龙”,对我国技术发展是有害的、是让企业误入歧途、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社会的犯罪。我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认识到这种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