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看似智慧的愚蠢

1年前浏览1480

 不久前,有人讲《孙子兵法》时,认为中国古代兵法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是“以智克力”。听到这个说法,我忍不住冒出两个字“呵呵”。我想到一个笑话:

 

教书先生想测试一下财主儿子的智力。就问他:“米是从哪里来的”。财主的儿子说:“米是从米缸里来的!”。财主听到大怒:“胡说!我们家的米都是米袋子倒出来的!”

 

有的观点不能算错,但实在太平庸了,容易培养出“纸上谈兵”的专家。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其实可以归结为一条:正在开战的双方,强者战胜弱者。要打败敌人,最终靠的是“以力克力”。“智”的作用,是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在“我强敌弱”的场景下开战,还是“以力克力”、用实力说话。不仅孙子兵法是这样,西方的战争论也是这样。

 

《孙子兵法》其实是“实力决定论”:“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不若则能逃之”。但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十、五、倍”应该理解为“战斗力”而不是单纯的“人数”。当士兵在不利的地理位置、身体和精神状态时,武器落后或优势难以发挥时,战斗力都会减弱。

 

《孙子兵法》的其他部分,本质上是围绕着如何才能做到“我强敌弱”的时刻开战。


比如,要发现这样的时刻,需要有信息才行。这就对是“知己知彼”的要求。有了信息还要测算、推演,这就是“多算胜少算不胜”。获得信息需要有办法,比如“用间(间谍)”。“用间”要舍得花钱,不能因小失大。战争状态变化很快,强弱之势也变化快,故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保持战斗力需要有粮草、需要有士气、需要避免劳累、需要好的地形...这些都是需要“知”的内容。

 

即便“知己知彼”,也不一定找到打败敌人的机会。


孙子说“可胜在敌”:只有在敌人犯错的时候,才能找到机会。为了创造这种机会,需要迷惑敌人、给敌人假的信息,诱使敌人犯错时,我们就有机会了。这就是所谓“兵者,诡道也”。

 

战争可能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全部力量的一次性较量。这个时候,即便在战略上敌强我弱的时候,也可能找到“我强敌弱”的机会,就有可能“积小胜为大胜”。这就是“游击战”的原理。“游击战”特别适合战略上“敌强我弱”的情况。打“游击战”也要解决信息和粮草等问题,这些都要“取之于民”。故而,背后往往要靠“人民战争”。

 

“敌强我弱”的战略背景下可以打败敌人,但每一次战斗都要找到“我强敌弱”的机会才能开战。这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不能算错但非常平庸的观点,我经常会看到。这些观点往往看来很有智慧,其实非常平庸。

 

例如,在创新领域,有人曾经提出一套“创新方法”,提出所谓“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这种方法看起来也没错,但实在太平庸了。在哲学领域,很多人能把伟大哲学家的话倒背如流,但遇到真正的问题,却看不到任何智慧。同样,在智能制造领域,就方法谈方法、就理论谈理论的人,不也是一样的吗?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理论创新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