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想法,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可以看做发现物质属性的学问;传统的技术和发明,几乎都可以看做应用物质属性的学问;而智能化的(应用)理论,大体上是与物质属性无关的学问。
从这种角度看,智能化确实是种不同以往的学问。
科学定义技术的边界。假如人类能够发现某种在导电、传热、力学性能、储能方面比现有材料优越几十、几百倍的廉价材料,人类的科技水平一定会极大地提高。但遗憾的是,目前的科学发现常常告诉我们的是:某些理想或许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技术往往是对物质材料进行组合,让物质属性的价值极大发挥。我非常欣赏TRIZ(技术创新理论)提出的“分离原理”。在我看来,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往往是对材料使用的“趋利避害”——“分离原理”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这样就把材料属性的优势极大化,把负面作用极小化。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技术资源。
我一直认为,除了减少人的工作量、优化人的工作环境,智能化、尤其是互联网的价值在于促进协同、共享和知识复用。也就是说,智能化往往不能创造新的技术资源,只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产生一些深层次的变化,比如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社会分工的细化。而又可以促进人们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和能力,间接地促进(传统)技术的发展。
智能化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在这个层面,智能化与传统的工业技术有交叉,但作用不同:成本、质量、效率的最佳水平,一般是传统工业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甚至控制技术)决定的。智能化的作用,主要是让最佳的成本、质量、效率保持稳定。而稳定性的提高,往往还有利于工业技术本身的持续改进。但是,如果传统工业技术的水平低,保持的“最佳”也是低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