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创新者的生存环境

1年前浏览283

最近几天,有两位朋友和我谈起我国的高科技问题。我谈了一个观点:我们不能就技术谈技术,而要看到背后资本的作用、看创新者的生存环境。

 

有位朋友谈到: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一种高科技的材料,因为纯度还不够。我就反问了一个问题:这种事情应该谁来做呢?

 

我曾经谈到一个观点:高科技往往都是持续改进的结果,所谓“久久为功”:不断积累、不断改进,若干年后就是高技术。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就是这么来的:一开始搞山寨、找些低端的用户去用;逐渐提高质量,慢慢变成了高科技公司。

 

然而,产品的类型不一样。有些产品存在低端和高端市场,可以慢慢提升。有些产品天生就是高端:特别是那些出点事就可以要命的产品。

 

有些高科技产品,开始时只差了一点。但差了一点以后,市场就不买你的。不买你的或者份额特别小,市场赚就不到钱,你就活不下去。为了活下去,就要改行做别的。这样,“持续改进”的过程就中断了。反之,那些能用高科技赚钱的企业垄断了市场之后,可以从市场攫取高额利润,并把产品越做越好。于是,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中国缺乏某项高科技的问题,往往不能算到技术人员头上。因为他即便懂技术,也不会卖东西,也不善于申请经费。没有办法靠高科技产品养活自己。而且,在中国赚钱的东西,往往不是高技术——更多的是包装成高科技的东西。

 

有中国有一种现象:能从国外买到的高科技产品,中国往往做不好;禁止出口中国的东西,反而有可能做出来。这就是因为:外国不卖给我们,国产的才有市场。但国外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有些技术,一旦国内做出来,他们就会压低价格甚至免费送给用户。继续搞得你没法生存。

 

我特别反对所谓“激励科技人员”的说法。过度激励其实和给孩子打激素差不多。事实证明:激励的结果很可能是让技术人员安不下心来做事,而是鼓励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中国要发展某些高科技,关键是让倾心于技术、对技术有乐趣的人能够活下去。这一点,其实并没有做到:因为科技界的很多头面人物,是靠当官而不是干活上来的。

 

搞创新,一定要善于发挥资本的作用。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

 

一个企业想搞革命性的变革、建设一个数字化工厂。如果创新的程度太高,67成的可能是要失败的。所以,多数老板都不会拿自己的厂子做实验。但是,如果老板有100个厂子呢?他可以先拿一个厂子做实验。第一个做完以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做第二个实验工厂。这样下来,第三、第四个厂子,可能就成功了。其他的厂子,就可以拷贝成功的做法了。第二种情况,其实就是在创新中发挥资本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大企业创新有优势。这一方面,华为和BAT做得相对较好,国企却做得不够。我怀疑国家主管科技的部门,一直被学霸们忽悠了,或者就是责任心不够。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材料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