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为什么不先从技术入手?

1年前浏览119

昨天有位温州的朋友来上海,约我一起聊聊。他经营几家不大的企业,希望能帮助本地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听完他简单的介绍,我的判断是:靠谱!

 

他有一个团队,是搞图像识别的。他把图像识别技术用来做自动化设备,帮助人家进行产线的自动化改造。改造进行完,再做帮助制造企业做设备的维护服务。

 

为什么我会感觉靠谱呢?因为他针对的这个行业很简单,开发自动化设备不会太难;特定场景下的图像识别,应该也不困难。工厂用新设备、新产线,老板们总是不会太放心,需要他来帮助维护设备,老板们应该也支持。

 

他用的每项技术都很简单。简单的东西为什么能做成呢?为什么现在才做呢?

 

第一个原因是经济性变化了。这个产业过去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发达国家没有这个产业、也不关心它的自动化,就给我们剩下了机会。中国现在的劳动力贵了、机器换人划算了,经济上也就有价值了。据说,用这种生产方式,设备投入一两年就回来了。

 

第二个原因是图像处理技术。针对工业场景,图像处理算法应该不难。但是,过去计算机不发达的话,实时处理还是有问题的。所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让这件事能够做成了。

 

第三个原因是互联网技术。利用工业互联网,一家服务型企业可以去维护多家企业的设备,帮助企业降低维护费用、提高维护效率。对小型的自动化工厂来说,设备管理是很头疼的事情:没有人管不行、管理不专业也不行,但管设备的人平时却没有多少事。也是一种浪费。交给服务公司,是最方便的办法,总体上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第四是时机问题。对于一个老厂子,把设备联网并把设备管理交出去是很麻烦的,但新建厂却简单得多。而且,新产线新的问题多,工厂老板应该也乐于把设备管理交出去、让别人负责。

 

在他的故事中,发生了安筱鹏博士所说的、业务和商业模式的重构。为什么会发生重构呢?因为这样做大家都有钱赚。有钱赚,业务重构才有动力。所以,业务模式的改变,必须价值驱动。

 

经常听到有人说:工业互联网从采数据、消除数据孤岛开始。我说这种观点不准确:为什么要采数据?为什么要消除数据孤岛?因为业务有需求才会这么做。所以,先有业务连接,此后才会有数据的连接。业务上有需求,才会对技术产生需求,技术才会有价值。

 

新技术有用吗?当然有用。在这个例子中,没有技术的话业务逻辑就走不通。形象地说:技术是业务连接的粘合剂。

 

但是,越是大的创新、越是系统性的创新,越是喜欢采用成熟、简单的技术。一开始就把技术想难了,反而下不了决心、做不成大事。创新成败的关键,是要有先进的系统观,而不是一下子进入技术细节。马斯克的成功,似乎也是这样。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4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