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贵阳,担任工业APP大赛的评委。我回想起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一些技术。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但是,我了解了许多公司的做法以后,都觉得不对头。总体上看,感觉大家是在花大成本干无聊、低收益的事情。
7、8年前,在一个钢铁行业的闭门会议上,柴院士提出一个问题:过去我们提倡ERP、MES,今后应该重点推动什么?我回应到:搞PLM吧。我的意思,是借鉴PLM的思想,在钢铁行业推动知识管理。这个建议曾经写到有关部委的文件中。PLM在离散制造业很热,但在我国钢铁领域,呼应的人却极少。
我关注知识与何麟生、王洪水先生的观点有关。两位前辈都认为: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特别重要。何老说:企业可以没有CTO、CIO,但是要有CKO(首席知识官);王先生更明确地说:宝钢信息化的未来如果有突破的话,应该着眼于知识的结构化。这个想法我思考了很久。宝钢做IPD改革的时候,我很想借机做这件事,但具体主持这件工作的人根本听不进去,也就不了了之了。
5、6年前,宝钢和西门子推动战略合作。西门子也希望把他们的PLM推广到宝钢。西门子的专家曾经对我说:冶金界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太少了,国内似乎就只有我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PLM来自离散制造业,其知识结构和冶金不一样。汽车、飞机等知识的结构化可以与模块和零件等物理对象对应起来,容易结构化;而钢铁产品的知识拆不开、不容易结构化。
既然不容易,为什么还要结构化呢?因为传统的知识管理存在问题。前天在贵州的工业APP大赛上,有位评委告诉我:知识管理的成功者极少。对此,我其实早就深有体会。所以,我才想到借助PLM知识结构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钢铁产品知识难以解耦就难以结构化。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经过多年的苦思冥想,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碎片化知识、结构化管理。所谓的“结构化管理”,就是与业务流程化一起推动、与数字化决策结合在一起、与软件技术结合在一起,必要时与平台技术结合在一起。这样,企业就可以像管理APP一样管理知识。这个想法,受PLM的启发,但却不完全一样。因为知识体系是相对开放的。某种意义上讲,是“半结构化”、“渐进性”的做法。
4、5年前,我参加了余总在信通院主持的一次会议,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旁边坐的一位专家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并有成功的实践。后来我知道,这位专家就是索为的李总。再往后,我知道宁总有很多成熟的想法,并了解国外的成功做法。我们都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我当时感叹道:北京确实是人才济济、是中国的科技中心啊。
其实,不论是PLM、工业APP,我并不太在乎概念定义和名称,而是概念的内涵和意义。我觉得,PLM概念中有个可取的部分:全生命周期的知识和数据管理。强调全生命周期,对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意义非常大;而这种意义就在于持续改进的意义。而持续改进的意义,很多人看不到。只有有了足够的创新意识,才能洞察。正如我讲课时说的:赶牛车的人,难以理解红绿灯的作用。
而APP强调的是软件化、尽可能地平台支撑。我脑子里还有点私货:用软件带动业务活动的流程化、促进管控融合。这样看来,这些想法又与数字孪生接近了:数字孪生强调的也是全生命周期,也能支撑智能化的业务和持续改进。这些内涵的作用,本质上是提高知识管理的投入产出比,避免掉入传统知识管理的陷阱。当然,具体操作时,不同行业的做法可能会不一样。
如前所述,主张工业APP最初的原因,是为了便于知识的管理、传承与应用。但是,过去做工业APP大赛评委时,经常遇到尴尬的项目:这东西算工业APP吗?与工业有关吗?与传统MES有什么区别?我内心的想法是:如果工作做得确实好,就不计较了;如果做得不好,那就得理论一下了。
好的方面是:人们的实践往往超出我的预想。我意识到:工业APP大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从移动互联出发,可谓手机APP的工业化;一种是从工业问题出发,是工业知识的软件化、APP化;还有一种是从两端网里走的,即传统工业软件的SAAS化。
在本次大赛中,然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专注于知识管理。有多个项目的探索,已经朝着我预想的方向在走了,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从最终的结果看,多数参赛团队的成绩符合我的预期。但也有几个我认为不错的项目没有得到多数评委的认可。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探索性的工作,我更多地给予了宽容和鼓励的态度。我会更多地看项目的长处而不是不足。毕竟我从事了20年研发,对创新者的酸甜苦辣体会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