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求是园的老师们

1年前浏览3343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和孩子聊起31年前的一件往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那是我本科毕业前夕,班长老沈约我一起去探望两位基础课老师,向他们告别。

 

一位是数学分析课丁善瑞教授。

 

我对丁老师最初的印象,是他第一节课的开场白:“数学系的同学都说数学分析很难。但我觉得:各位能考入浙大数学系,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如果能认真听课、全部把作业做好、身体也没有问题的话,及格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听到这话,我以为丁老师只是开玩笑。后来才发现:丁老师说的是真的。虽然我每次考试都过了,但每次也还真的担心...

 

丁老师的第二个印象是认真。个别同学冬天早上起不来,迟到了。丁老师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对大家说: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每天骑自行车走很远的路过来,从来不迟到。昨天还做了肛漏手术,今天也没有耽误大家上课。你们还年轻,要努力啊!后来,班里所有同学都不好意思迟到了,并把这个习惯带到所有专业课上并坚持到大四毕业。微分几何的余亦岳老师经常对人说:我给这个班上课不用点名,因为没有人迟到早退!这件事让我明白: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另一位是教高等代数陈维新老师。陈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有老师评价上他的课“就像听音乐会”。无论再复杂的问题,陈老师都可以讲得相当清楚。他讲课时抑扬顿挫,娓娓道来,似乎是在讲故事。聊着聊着,定理或公式突然就写出来了。他讲课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同构和相似本质上就是一种分类。就像把苹果和梨子都叫做水果一样”。

 

2017年校庆期间,偶遇陈维新老师


陈老师对数学的认识非常深刻、高屋建瓴。有一天,我们班有个叫晋长秋的女同学提了一个非常有水平的问题:ℷ矩阵的相似性问题怎么解决。陈老师是这么回答的:在人类的历史上,整数范畴内无法解决除法的问题。于是,人们引入了有理数。有理数无法解决求根问题,人们引入了实数。实数无法解决方程求解,人们又引入了复数。每次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扩大了对象的范畴。现在,为了解决普通矩阵的相似性问题,人们引入了ℷ矩阵。由此看来,要解决ℷ矩阵的问题,应该引进新的概念,在更大的空间中才能解决!

 

临近毕业,老沈决定去成都读书。自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能见到了。大学的老师不坐班。于是,约我一起去两位老师家中探望。

 

我们先到了陈维新老师的家中。见到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陈老师一家三代、五口人住在一栋木板搭成的楼房中。房子只有23平方米,却分成了上下两层。陈老师说:这栋房子是他父母结婚时租下来的。那时,房东找来一个梯子,用钉子订牢,就让小两口住了进来。如此一算,他们一家在这里应该住了50多年了。这个房子的面积太小,家里的东西根本放不下,很多东西都要放在篮子里挂起来,向一个个葫芦,在房间内很容易碰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木板楼。陈老师说:木板楼不挡风。冬天的冷风能从墙外吹进来。刷牙时把杯子放在旁边,刷完后居然被冻住了、拿不起来。最让陈老师头疼的是:邻居都是些做小买卖的,晚上打麻将到深夜,吵得他难以入睡。陈老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离开陈老师家,我们又到了丁老师家。丁老师全家三代六口人住在25平米的砖楼里。丁老师家里只有一张可以办公的桌子。丁老师的夫人是中学老师、每天需要批作业;孩子上学,需要做作业。四个人只好“分时”使用这张桌子:先让两个孩子写完作业,丁夫人再备课、批作业。丁老师先睡觉,第二天早上四点起床,备课、批作业。

 

丁老师已经两年没教我们了,而我是班里标准的中等生、平庸得无法再平庸。丁老师居然还记得住我的很多情况:你每次考试都是70多分,总体上还算可以......但你很喜欢思考问题,我的印象很深...

 

他的话也让我想起一件小事。有次我问丁老师:如何证明“负1乘以负1等于正1”。当时,丁老师没有回答出来。结果,一个礼拜以后,我的信箱里收到一张纸条。那是丁老师给我的证明。这张纸条,我曾经保存了很多年。甚至在博士毕业后,把它带到了宝钢。

 

丁老师的两个儿子都大了,家里实在住不下了。丁老师只好考虑让父母回乡下的老家住。但两位老人的年纪也大了,丁老师也不放心。思前想后,丁老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离开他热爱的浙大、到杭州另外一所高校任教。那所高校答应给丁老师分房子。


 听到这个消息,我和老沈也非常难过。不过,这个消息后来让时任浙大校长的路甬祥先生知道了。路校长说:浙大不能让一个公认的优秀教师就这样流失了!于是,路校长给丁老师特批了一栋两室一厅的房子。丁老师也终于可以留下来了。离开学校之前,我们从系党总支书记汪老师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真的是特别高兴。

 

这次去老师家,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不到:我们敬爱的老师,生活居然如此困难。或者说,他们生活这样困难,他们仍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而像他们这样的老师,在浙大数学非常多:系总支书记汪益民老师,就像一位和蔼的兄长;系主任鲁世杰老师年纪和我们的父母差不多,也会像对同辈一样和我们开玩笑。副主任姚恩瑜老师,更像一位知心姐姐。教学秘书黄柏琴老师曾说:从郭竹瑞先生(浙大数学系重建后的首任系主任)开始,老师对学生都像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我个人也非常确信,这些老师是真心的。


我曾经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系这种好的传统会丢掉。几年前听到厉建书院士的一场报告。厉老师和蔼、亲切;他的报告既充满睿智却又充满激 情,有理想、又有思路。我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年轻的时代,而老师还是当年的老师!


一晃30多年过去了。我经常对孩子说起当年读书的情况,说起那时的老师和同学,还时常会被当年的记忆感动。我发现,当年的这些经历,其实已经成了我终生的精神财富。浙大数学系或许不是中国最优秀的数学系。但对我来说,她就是最好的数学系、她是我的心灵家园,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风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1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