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智能制造怎么热闹起来的

1年前浏览160

人人心中有杆秤

 

评价科技人员是不是有真水平的时候,我心里的秤是:没有这个人,能做成吗? 如果答案是难以做成,就觉得这个人有水平。反之,就会觉得这个人只是机会好、有权力、甚至会吹牛罢了。


同样,一个理论、一个算法是不是真的有用,我可用类似的标准。前几年,有位院士说“智能制造等于人工智能加制造”,我就在心里骂了一句:“扯淡!” 。说他扯淡的原因很简单:去看看现在做得好的项目,有多大比例必须用人工智能?

 

很多项目都自称用了高级算法。我做评委时,关心的是取得了什么效果:质量、效率提高了?能耗、成本降低了?答辩人回答这个问题时,都是用工业知识和逻辑。比如:过去看不见这里的耗能、看不见时间延迟,联网之后就能看到了.....往往都是用很简单的算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么简单,为什么过去不做?

 

大家都知道,这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导致的。就是计算机和网络的价格便宜了、性能提高了。但人们可能还会有疑问:有些技术也不太怎么需要很强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力啊,过去也可以搞啊?过去为什么不搞?

 

这些东西不难,但是要有人搞才行,多少要有点专业水平:哪怕是炒菜,也得有专业水平啊!我刚去宝钢的时候,整个企业里面能搞这个东西的人就不多。宝钢尚且如此,其他企业里面的人就更少。但是,最近整个社会都重视这些工作了,用户和技术人员的热情都高了。这引发了“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于是,一下子冒出来很多科技公司,帮着各家企业搞这些东西。人才还可以共享。于是,案例越来越多了,一下子变成全国性的潮流了。

 

我经常用自己讲课作为例子。我过去在宝钢的时候,每年给宝钢人才开发院上大约10个半天的课,还得过两次兼 职 教师奖。但是,当时也就只有宝钢有需求,我没有办法靠讲课吃饭。最近几年,智能制造成了热点,单凭讲课就可以养活自己了。总之,我出来讲课并不是水平高了,而是社会有需求了。

 

所以,智能制造成为热点,关键是基础技术和市场。在具体项目上,关键是正确地识别需求,能开发出稳定、成熟的软件。学术界的专家喜欢讲复杂算法,并不意味着复杂算法真的有用,其实是因为他只有在算法上有点特长。这些人话语权太强的时候,反而误导工业界。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信理论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3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