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对信息集成的理解

1年前浏览144

昨天晚上,有位钢厂的朋友打过电话来,询问我关于信息“集成”的理解。原因是有家IT公司给他们搞了一个方案,是把能想到的功能放在一个系统中。言下之意,这个系统不愿意开放,是相对封闭的。我对信息集成目标的理解则是开放、灵活、可拓展,想得到什么数据能很容易地得到,而不是追求所有数据放在同一个系统中。封闭的系统做得再大也是孤岛,只有更好地开放才是正确的方向。

 

按照我的理解,大数据、云原生、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本质优势是能够提高系统的开放、灵活、可拓展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应对稳定性、安全性的挑战。进一步还需要易于开发和管理。系统上很多具体技术和过去并没有多大区别,但却便于持续改进。基础条件不一样时,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就不一样了,进而导致技术经济性不一样,这才是本质的差别。

 

我一直强调经济性。很多人总是忽视经济性的作用。我就经常讲两个例子:现在街面上为什么小偷少了?因为带现金的人少了,小偷的“工作”不具备“经济性”了。为什么很多地方的黑 车少了?因为做黑 车司机没有做网约车司机的经济性好。

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系统应该是持续改进的工具。系统的经济性,应该体现在支持持续改进的能力上。抓住本质差别,才能知道技术发展的方向,否则就会偏航。

 从事创新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线性思维”。创新追求极致,而“物极必反”: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指标,并不是一直往前发展的。所以,创新过程的“线性思维”往往会导致方向性的偏航。


我小时候在奶奶家,家里难得吃白面馒头。那时,村里的富人就是能多吃几个馒头。按照“线性思维”,人们对皇帝吃饭的设想叫做“吃二观三”:每顿饭吃两个馒头,但要再拿三个在旁边放着。

 

技术上类似的事情也很多。有些外行认为:宝钢技术水平高,产品的成分体系应该特殊且复杂。其实,宝钢产品的成分往往很简单。宝钢技术水平体现在成分、组织、性能的均匀稳定性好,体现在表面质量好几何尺寸精准高、体现在收得率和作业率高上。如果追求成分特殊,那就偏航了。

 

前几天,田总在朋友圈中提到“双盲对标”:开发商盲目对标、用户也盲目对标。在我看来,目标错误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线性思维”导致的。对此我编了一个段子:院士专家指着一只猫说:这是老虎。于是,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武松式打虎英雄”。我的意思是说:每当一个新名词出现后,都会有一大堆“自定义的新技术”。其实并没有理解新技术的真谛。有些企业卖的产品,在几十年前大体就是这个样子。只是用新的名词包装了一下。


 


武松打虎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3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