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科研过程的信仰、利益与不确定性

1年前浏览161

涉及到自身利益时,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个苏联笑话说:

瓦西里同志,如果你家有两栋别墅,愿不愿意把其中一栋送给国家?
我愿意!
如果你家里有两辆汽车,愿不愿意把其中一辆送给国家?
我愿意!
如果你家里有头牛,愿不愿意把其中一头送给国家?
我不愿意!
你为什么不愿意了呢?
因为我家真的有两头牛啊!

今天,我从虹桥站出发去北京讲课,再次感受到了不确定性。原本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显得空空荡荡。我对朋友说:现在出差就像进入“敌占区”,会面对各种不确定性。而人们其实往往是不喜欢不确定性的;如果不是早就定下来的事情,我也不愿意出去。

真正的科研工作几乎肯定会面对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个人的能力无关、是自己无法掌控的。有人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人花10多年研究一个方向。后来证明,这个方向是错的。假如他从博士毕业就研究这个问题,结论明确时候已40岁左右了。遇到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人都可能要平庸地度过一生了。

10年前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的一个项目,曾经长时间没有进展。当时甚至担心,我的“一世英名”可能就要毁在这个项目上了。但为什么会坚持下来呢?原因之一是“信仰”发挥了作用。我当时的工作,是为钢材的性能建立模型。当时发现一种现象:类似的钢种,模型参数的差别非常大;同一个钢种,用不同时期的数据建模,参数差别也很大。我当时坚信的是:与物质对象有关的自然规律应该是稳定的。参数的变化应该是干扰导致的假象。所以,我努力去寻找假象产生的原因。最后终于得到了让我满意的结果。

面对不确定性,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

首先要有个衣食无忧的环境,这个要特别感谢宝钢;其次要有对科学的信仰,相信能够找到希望的结果。最后,人还要有一点犟脾气。项目做到后面,我是憋着一口气:这个问题研究了这么长时间,难道真的就这么认输吗?当科技人员遇到这种问题时,经常会遇到有人说风凉话。我想,这种人是可耻的、是阻碍科技进步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确实如此。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汽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3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