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出门做核酸时,突然想到附近产业园中有个馄饨店,做的馄饨很好吃。上海封城之前,我常带着家人去这里吃饭,也经常买些生的带回家。店面离我家不到500米,但封城后就没有再来过。于是,我顺便拐了进去,买了点生馄饨。虽然半年多没去,老板娘还认识我。热情地打起了招呼。我问她生意的情况。老板娘说:疫情之后,生意就差多了。这个产业园里住的几乎都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吃饭就靠这些小店解决。疫情之后,很多人离开了,小店也只能勉强支撑下去。
晚上,姑娘突然说想吃香蕉。我去了小区附近的联华超市。突然感觉超市里面特别冷清。问了下收银员。她说:疫情以后一直都人少啊!听到这话还是有点诧异:真的吗?收银员说:当然是了,过去多少人啊,忙都忙不过来!我想了想:虽然经常过来,还真没有遇到人特别多的时候。这家超市开在居民区,客户应该是附近的居民。超市人少,大概是居民们开始节衣缩食了。我注意到:卖鱼的货架已经空了好多天了,鲜榨橙汁也经常断货。
经过这两件事,我想起不久前两次饭店吃饭的情景。
一次是到给长辈过生日,去丰收日吃饭。过去,这个地方很难订座位,这次却是冷冷清清,只有个别包房开着,大厅里空无一人。我有个明显的感觉:菜的价格便宜了,服务员的态度也比过去好。大概就是为了招揽客人吧。他们上的一份水煮花生发芽了,我随口和服务员抱怨了一声。结果,结账时他们主动说:那个菜免单了。另一次是华为的一位朋友过来。中午我们到一家必胜客吃饭。我吃惊地发现:许多小吃和饮料都没有了,甚至色拉也没有了。当然,客人也少了很多。
不久前,我回到济南老家。我想吃家乡的烧饼,就到街上买。去年,街面上还有不少卖烧饼、酱牛肉的店,现在却都关门了。水果蔬菜店还开着,但水果的品相比过去差了,价格却贵了很多,和上海差不多了。
疫情差不多影响着每一个人。过去给某个长期合作的单位讲课,当天就会把课酬打给我,信用非常好。现在,却已经拖了快半年了。我估计,培训机构应该很不容易。他们的困难,是可以理解的。许多企业遇到类似问题,能发工资就不错了。
有位伟人曾说:历史是人民写的。我写的这些笔记,大概也能算是历史中的点滴,后人或许也可以小中知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