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精益思想与数字化技术难融合?

1年前浏览98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益生产与数字化技术有密切的关系。两者的联系是非常自然的:精益追求极致。追求极致的过程受制于人类的生理极限,而数字化技术可以超越人类的生理极限。故而精益与数字化的可以超越传统的精益。现在已经有很多案例,证明这种思路是对的。

但是,昨天有朋友问我:精益和数字化的结合似乎并不容易。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我就打了一个比方。

假如我们要优化从A地到B地,找到了一条最优的路线。优化的过程,就好比是做精益。数字化技术可以给优化提供新的手段。这就好比,过去的精益是走路,现在与数字化结合则是坐地铁。这样,精益和数字化难以对接中的困难和问题,就容易描述了:

去一个具体的地方时,本来就只有几百米的路,走走就可以过去了。现在要坐地铁过去。但是,如果现在没有地铁怎么办?是先修地铁再过去,还是直接走过去?

所谓“直接走过去”,就是给人定下标准,让人去执行。“修地铁”就是建设数字化的基础:智能设备、数据采集、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如果已经有了地铁网络,“坐地铁”就相对容易。如果没有地铁网络,还是需要走过去。这就是所谓的“难融合”。

要克服或弱化这种困难,就要建立和改善数字化的基础条件。

我们知道:乘坐地铁的机会与地铁网络的具体情况有关。地铁网络发达了,坐地铁的机会就会多,反之就会就少。但是,即便地铁网络非常发达,偶尔走走路也正常。坐地铁+走路,其实就是对应“人机结合”。

我们现在推进智能设备、数据采集、工业互联网,往往只是刚刚起步。有些数据没有、有些设备不能远程控制、有些数据的精度和采集频度较低、有些数据没有上网、有些系统的稳定可靠度不够。这就某个城市像刚刚开始建地铁,数据采集的种类和质量不理想、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精益思想与数字化技术融合时存在困难,也就难免了。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4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