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数字化转型需要三个层面的认知

1年前浏览155

工业企业认识数字化转型,需要搞明白三个层面的问题:观念层面、逻辑层面、方法层面。

1、观念层面就是价值观、认识论层面。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推进数字化的目的和难点是价值创造;技术是原理简单与细节复杂的综合体。关键是抓机会。

2、我意识到:逻辑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发现有价值的机会。

前面提到数字化技术的难点是创造价值。更明确地说: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发现价值。这个环节有问题,数字化技术就会华而不实。“发现价值的逻辑”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不仅要看技术本身,还要看业务、看管理。

  • 不仅听人怎么说的,还要理解人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特别是与部门和个人利益相关时)。

  • 不仅看现在,还要看未来。要知识复用带来的价值,社会发展和政策取向的影响;理解持续改进的价值。

  • 不仅看直接效益,要看间接效益。例如,质量对品牌的影响、能力对适应市场变化的影响。

  • 不仅看局部的价值,还要看全局的价值。因为数字化往往是全局利益最大化。

  • 不仅看自己的价值,要看对客户带来的价值。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迟早会转化成企业自己的利益。

  • 不仅看企业的价值,要看对员工的价值。在老龄化的时代、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这一点特别重要。

  • 用极限指标视角重新评估业务。也就是说,有些指标不仅限于PDCA一步步地逼近。

  • 认识管理、标准的价值:这些是工业企业的基础能力。

  • 不仅要着眼于生产,还要着眼于研发、服务、管理、销售、采购。

  • ……


价值困难,很大程度上因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个性化的。对一个企业有价值,对另外一个企业未必有价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有价值的,对发展中国家、落后企业不一定有价值。切忌照抄照搬。盲目模仿是不行的,必须靠自己的脑子想明白。这些逻辑就是帮助人们想明白的。

有人说,数字化转型要针痛点。这个观点听起来合理,其实往往很难做到。原因就是价值难以发现、难以说清楚。如果仅仅谈表面的需求、针对所谓的痛点,往往会发现:该做的事情过去都做了、用户要你做的往往是不能做的。也就是说,浅层次的价值,往往早就没有了。如果用户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你会发现用户提出的是“伪需求”。所以,数字化转型特别需要看得深一点。看得深,就需要这些逻辑。

3、方法层面是理解如何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价值、抓住机会

方法层面的原理简单,指的是我们强调人类知识数字化、人机协同决策。也就是说,数字化决策逻辑可理解的,是人类决策加强和替代。这意味着,不要把太多的期望寄托于机器学习,用机器独特的逻辑超越人。这些数字化方法往往针对企业管理的弱点,与标准化方法、PDCA、对标找差这些传统有效的方法相结合。深入理解现代工业后,就可以理解这些简单做法具有广泛、一般的有效性。而机器学习的作用空间其实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除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最重要的作用其实是适应系统的变化,而不是帮助人们获得知识。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数字化技术是对工业管理思想“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比如,标准化方法很简单。但同样的方法,机器可以做得比人好、出错少、反应快。这些方法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可行的、是可以做得比人更好的。而做得比人“更好”就可以创造价值。要知道:能创造价值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不理想,还可以持续改进。采用“比人做得更好”,就是“领先半步的先驱”;反之,追求理想的最优化,往往就是“领先一步的先烈”。

今天意识到:我讲了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就这点想法。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4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