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ChatGPT看中国科技

1年前浏览321

最近一段时间,ChatGPT火遍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也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最近几年,马斯克的SPACEX、谷歌的AlphaGo先后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经常在想:这才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梦想的创新啊。

我们注意到:前面说的这些成果全部来自美国。国内某权威机构曾经做过调查,我们最近这些年有哪些原创技术。后来只找到了“九阳豆浆机”。由此可见:在一些传统领域,中美技术差距在缩小;但在创新能力方面,中美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最近见到一篇文章,指责中国企业家没有梦想。对于这样指责,我想到了“纸上谈兵”和“狂犬吠日”、“空中楼阁”等多个成语。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些人不知道:中美企业家面临的市场、资金和人才环境差距多大。别说企业家了,技术人员的遗憾又有多少?昨晚,我和清华的一位老师深谈了很久。原来,我们都有过把技术做好后辞职的经历。很多人根本不理解,国内的人文环境,对创新者的压力有多大。你真正把创新技术做成了,迎来的不是鲜花,而是挫败感。现在的华为、BAT可以算高科技企业,但当年的成功,靠的是高技术吗?很多人评上工程院士,是因为他的技术水平高吗?总之,谈论创新问题,需要深刻地理解国情。

我们必须承认:中美创新环境的差距,绝非一点半点,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面对现实不是退缩,而是要努力争取把其他方面特有的优势发挥出来。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中国不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吗?

我们现在遇到的许多问题,日本也曾经遇到过。日本人虚心地承认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而专注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精益,让自己的产品物美价廉。从而使得一个小小的岛国,在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绝大多数中国的工业企业来说,应该虚心地向日本和德国企业学习,把产品质量搞好、把生产精益搞好、把系统管理搞好,而不是整天想着憋大招——如果想憋大招的话,要找真正有水平、有激 情、有能力的极少数人去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就不要勉强。个人和企业都要认命:在大环境和条件基本不变的时候,可能要放弃一些理想。

有人可能马上会说:日本这些年也没有搞好啊,怎么能向他们学习呢?这其实是个非常肤浅的观点。

日本的衰败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因素:国内市场小、政治上不独立、缺乏自然资源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规模;在某些关键、重要的领域,市场要靠军事和政治因素的支撑。与日本相比,我们有廉价的劳动力、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有独立自主性。在未来10到20年内,日本的许多做法,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这样,即便我们没有美国人的创新能力,中国的经济和技术仍然能高速发展20~30年。我们试想一下:如果20~30年以后,中国在相对传统的制造领域(包括汽车、飞机、钢铁、石化等)都做到质量、效率方面的世界第一,将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首富买了架私人飞机,出行方便了很多;我们是打工族,要不要也做个买飞机的计划?同样的道理:美国有很多好东西,但我们不能盲目攀比。张三家过去很有钱、现在有点没落了;但他们身上有些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我们要不要学?同样的道理,日本的一些好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注意到:日本企业的许多思想和做法,都容易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我在《知行:工业基因的数字化演进》这本书中,核心的观点就是把现代工业最基本的思想、做法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工业技术更快地进步,让搞数字化技术的人做到知行合一。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汽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3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