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角度:用户侧能源管理可实现就地消纳,缓解电网压力。 我国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22年有15个省份存在电力缺口。此外,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对电网稳定性造成考验。工商业用户合理配置储能可提供就地消纳能力。 企业角度:保证电力供应为首要任务,经济性提升加强配储意愿。
1)企业用电刚需:工商业用电需求居高不下,22年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8%。22年以来,多省发布限电文件,催生企业用电焦虑,而安装工商业光伏配储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重要手段。2)工商业储能经济性凸显:受到“分时电价”、“电力市场化”等政策驱动,工商业电价中枢持续上涨,峰谷电价持续拉大,经济性凸显。以浙江3MW/6.88MWh储能系统项目为例,在峰谷电价差0.93元/KWh情况下,IRR可达16.45%,预计工商业用户5年可以收回投资,具备经济性。 政策层面:输配电价监管制度持续优化,用户侧商业模式理顺。2023年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下发,《通知》中规定了输配电价监管制度,其中“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核定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将实现有效的网售分开、售电侧竞争和需求侧响应。同时,《通知》详细规定工商业用户电价的构成,容量电价与电网辅助服务费成本单独披露,有利于推动用户侧的商业模式发展。
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多个省份存在电力缺口
我国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平衡。我国东、中、西部呈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区域电力供需矛盾:我国南方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相对较大,而北方地区电力供应相对不足,导致南北电力供需矛盾。
2)地区电力负荷不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电力需求量相对较大,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电力需求量相对较小,导致地区电力负荷不均。
3)电力输送能力需提升:由于电力资源的错配,东部经济活跃地区需要依赖中西部的“西电东送”工程输送电力资源。但目前我国电力输送能力相对不足,在升压及长距离输送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部分浪费,导致电力供需中心之间的电力输送困难,也加剧了电力供需不均衡的问题。
2022年我国有15个省份存在电力缺口。从2022年各省份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差额来看,全国有15个省份存在电力缺口,其中主要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为主。发电量盈余的地区主要是内蒙古、云南、山西、四川、新疆等地区。